很可惜 T 。T 您现在还不是作者身份,不能自主发稿哦~
如有投稿需求,请把文章发送到邮箱tougao@appcpx.com,一经录用会有专人和您联系
咨询如何成为春羽作者请联系:鸟哥笔记小羽毛(ngbjxym)
前段时间去了趟深圳机场,路过一家书店。
在我印象中,机场书店主要都是卖一些成功学或者泛成功学的书。而那一次,最靠外堆头上摆放的,居然是《定位》。(没细看是哪本,但它红黑白的配色绝对错不了)
定位理论发展至今,说起来也快50年了。从最开始以广告为切入点的《定位》,到后来教人如何做战略的《什么是战略》,再到后来中国本土百花齐放的《两小时品牌素养》《升级定位》等等,前前后后出了差不多30本书。
作为一个以旁观者姿态学了5年定位,看了10来本相关书籍,浅析了10几个相关案例的爱好者,我总是认为“定位”这套方法论,跟很多其它方法论一样——充分利用了读者的“简化冲动”。
为了节省脑力,人们总是有将事物简单归类、归因的冲动——为什么格力手机不能成功?因为消费者不愿买一家空调公司生产的手机;为什么蓝色洋河能成功?因为它的瓶子具有差异化特征,是蓝色的;为什么老乡鸡能成功?因为它坚持宣传自己是安徽第一...
不能说这些简单结论都是错的,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也起了作用。
然而,商业是复杂且具有偶然性的,如果试图用“幸存案例”的局部属性来推导出绝对的真理,那就是以点概面,过于天真了。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由于误解和误导,在学习和实践定位时经常会出现的5个大坑。
定位理论的核心是:根据竞争环境,给自己确立一个有利的位置。也就是说,你能做什么不是你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竞争对手决定。
这个观点本身其实是无懈可击的。
然而,很多公司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却把定位简单理解成“找空位”——只要我找一个对手还没做的细分领域,就能成功。
就像《定位》里讲的:大众甲壳虫找到了“小”的空位;Dupont打火机找到了“贵”的空位;维珍妮香烟找到了“女性烟”这个空位。
于是呢,有些人就天天找空位——看看自己的行业还有什么是别人没做或者没说的。
比如之前海飞丝的防雾霾洗发水,以及上篇文章说到的“有几千万粉丝却卖不动货的软狗粮”。
这些案例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重差异,轻价值——只注重是否与众不同,却无法判断这个不同点对用户来说是否有价值。
都在说“差异化价值”,可大部分人只把关注点放在了“差异”,而不是“价值”。
防霾洗发水够差异,但没几个人会担心雾霾对头发的影响;号称易消化的软狗粮也够差异,但没几个狗主子在买狗粮的时候重点考虑消化问题,尤其是它还很贵的情况下。(走“软狗粮更新鲜”的路线可能会好些)
如何判断差异是否有价值?这在定位理论中很少谈到,因为谈“价值”就必然要回归到“需求”,定位派很少会用“需求”这个词,因为这是科特勒学派的典型符号。
其实也能理解,就像一个练太极的人不会戴着拳击手套给别人上课一样...
然而,价值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价值。
“找空位”只是方法,不是原则。是方法就有局限性,任何搏击术都能找到破解之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但“避实击虚”的原则却能在任何情况下帮你免受失败。
为什么格力做不好手机?为什么茅台做不好啤酒?为什么百度做不好外卖?
定位派的典型回答是:一个品牌只能代表一种特性或一种品类。消费者不会因为你是A品类的名牌,就要买你B品类的产品,尤其是A和B在特性上也没有多少共同点的情况下。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我相信你格力的空调品质刚刚的,但说到手机你凭什么呢?难道是制冷效果好,电池不发热???
然而,我们在市面上确实能看到一大堆品牌延伸成功的案例。
从数量上来说,最典型的是3M:不管是口罩,透明胶,便利贴,净水器,耳塞,防毒面具,护目镜还是创可贴,3M公司拥有上万款3M牌的各式各样的产品,并且其中不少都是品类领导者。
从价位差异上来说,万豪(Marriott)也是典型:不管是高档奢华的JW万豪(JW.Marriott Hotels),还是中档务实的万枫酒店(Fairfield by Marriott),或者是万豪度假酒店(Marriott Vacation Club)和万豪精品公寓(Marriott Executive Aprartment)等等,在市面上都很受欢迎。
当然更典型是的腾讯游戏、Steam,以及更讽刺的《JJ斗地主》——这款以“斗地主比赛”成名的游戏,最后居然是靠“捕鱼”这个子游戏来获得所有的利润...
为什么这些违反了“定律”的企业也能活得很好?
那是因为我们都习惯了用企业的思维去理解用户。
不管是“品类”还是“特性”,都是企业自己在定义和关注,用户关注的其实并不是“品类”和“特性”,用户关注的本质是:你的东西是否能让我更好的完成我“想做的事”。
我不管你是钉子还是钻头,我想要的只是在墙上打个洞,谁能帮我更好的完成这件事,那我就买谁。我也不管你是充电快还是续航久,谁的手机能让我在出差时也能一直追剧,那我就买谁。
就像万豪——万豪酒店擅长为用户提供高规格住宿体验和大规模业务会议;万枫酒店擅长为用户提供干净、安静的差旅住宿;万豪度假酒店擅长为用户提供家庭式的旅店环境;万豪精品公寓擅长为用户提供长期入住的居家体验——它们都能让用户更好的完成各自“想做的事”,因此不管它们是什么价位和类型,都能共同强化万豪的品牌价值。
相似的,假如华晨宝马这个“低价品牌”是聚焦于厢型车或小型车,而不是会损害母品牌高端价值的轿车及SUV,那它今天的情况可能大不一样。
这里我们不妨再大胆假设一下:假如格力手机的产品确实不错(跟OV差不多水平),且整个业务的方方面面也没啥问题,消费者会接受格力牌手机吗?
答案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人都不会。
为什么?
因为手机并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它还要满足人们对审美、创新等情感和精神需求,是用户的自我延伸。就像衣服、鞋子和包包一样,具有时尚品的属性。
而格力品牌强大的“空调味儿”,不仅无法满足这些“马斯洛上层需求”,反而会带来负面联想——想想空调上面的蛛网和灰尘,想想它丑陋的软管,再想想它相对粗糙的工艺,一旦联想到这些元素,基本就没什么购买意愿了。
当然,假如格力空调都像戴森那样具有炫酷的外形,并且在智能黑科技方面做得相当出众,那格力手机也还是有希望。
又或者,把目标用户定为三四线的中老年用户,手机对这群人来说就是单纯的工具,凭借格力品质的知名度,再配上实惠的价格,也还是有市场的。(PS,以上只是从用户心智的角度去分析,不考虑市场发展阶段等问题)
如果只是工具属性,用户就没那么在意联想,只要好用就行。这就是为什么3M公司能做成这么多品类的产品,也是为什么佳能可以在复印机领域击败原来的市场老大。
不仅是定位圈,很多营销相关从业者都认为:企业的终极武器是品牌——只要有品牌,就会有流量和溢价能力。
这个观点本身是成立的,但并不等于所有企业都应该竭尽全力做品牌。
这里当然不是想表达“初创公司应关注效果而非品牌”这种观点,因为有效果就有机会做品牌,持续有效果(复购高/留存好/自增长)就说明品牌已经在占领用户心智了。
这里想表达什么呢?
因为市场是有周期性的,每个市场都会从“不够完善”的产品市场区间,逐步发展到“好的过头”的产品市场区间。而最能凸显品牌价值的,是“不够完善”的产品市场区间。
比如苹果手机,在智能手机刚兴起的前几年,当其他手机品牌还在着手解决性能问题时,苹果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优异的性能表现,以高傲的姿态独领风骚近10年。
但最近一两年,在你追我赶的性能竞赛中,苹果机和安卓机的差距越来越小,很多性能也已超过主流用户的需求,所以苹果为保市场份额,就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和打情怀牌。
虽然销售额依旧第一,但品牌的溢价能力已被明显削弱。
再比如可口可乐,从2016年就开始缩减广告费用,2017和2020也进行了再缩减。(但它的线上营销预算其实从2016年是增加的)
虽然没找到前后变化的具体数据,但在生活中我们也确实能感受到:现在能看到的饮料广告,已不再只有可口和百事的产品,而更多是一些0糖0能量的“健康饮料”。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可乐行业也已进入“好的过头”的产品市场区间——主力产品在增加了无糖系列之后,就没多大改进空间了。
虽然营销人还在传颂可口可乐的品牌神话,但它自己早已开始把精力往其他方面转移——尝试更直接、便捷的销售手段和新的渠道,比如社交媒体和电商。
也就是说,它正在从“心智占领”转变为“渠道渗透”。
至于那些新兴的“健康饮料”,由于市场仍处于“不够完善”的区间,市场短期来不及分辨谁是真的好产品,所以就需要大量投广告,利用品牌来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从市场区间的角度,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给农产品做品牌往往是白费力气——因为大家的品质差异都很小,即使有差异,也很难维持(标准化)或表达,这也属于“好的过头”的市场区间——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了。
所以它只能跟如今的可乐一样,向产业价值链的其他方向发力,比如下游的渠道。
而如果渠道还处于“不够完善”的市场区间,那就有机会做成渠道品牌。
当然,对于某些拥有绝对资源优势的大佬(比如黄铮)来说,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可能也处于“不够完善”的区间,只是之前一直没人能做好而已...但这已经是另一个维度的故事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街上随处可见类似这样的广告:
销量遥遥领先;
订单合规率全国第一;
XX品类开创者;
XX行业领军者...
每次看到这样的广告我都会想:这公司的老板一定上过定位课。
定位圈里有句话:“定位来,定位去,其实就是变着法子标榜自己是第一。”
当第一自然有它的好处,不过,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宣传自己是第一。
当品类(或特性)的价值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时候,说第一是没什么用的。
就像东阿阿胶,最开始它从未标榜自己是阿胶第一品牌,而是在宣传阿胶品类的价值。当它把整个品类的盘子带大了,才讲自己是第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老乡鸡之前一直标榜自己是“安徽快餐领先品牌”,就连扩张到武汉也在说自己是安徽第一。
如果说安徽本地人都熟悉肥西老母鸡汤这个品类,那对其他地方的消费者,是否应该把宣传的重点放到品类的价值呢?
另外,当整个品类都遭受不可逆的威胁时,标榜第一更是作死。
还是拿可口可乐举例:当越来越多的人把可乐当成不健康饮料的时候,说自己第一就约等于说自己是第一不健康的饮料...
所以它从2016年就换成了“taste the feeling”,让你别想那么多,尽情享受就行了。
第5个严格来说不是坑,而是疑问。就算是坑,这坑里的人也不多。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互联网行业似乎都不怎么待见定位。
除了少数几个线上教育机构,以及特别依赖线下资源的产品,比如二手车等交易平台,定位咨询公司几乎就没什么互联网行业的案例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是定位理论本身不适用于互联网行业?
好像也不是。定位的核心是“针对竞争,确立有利位置”。而互联网行业的资源流动速度要比传统行业快得多,竞争环境自然也变得更快,理论上不更应该有个能灵敏应对竞争的反应机制吗?
思来想去,定位理论输就输在一个“定”字,而典型的互联网行业崇尚的是“流”。
在传统行业,用户和产品的接触链是相对容易预测和控制的——企业大概率能预测和控制:
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看到我的广告?很可能是电视;
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接触我的产品?很可能是商店和周围的朋友;
用户会拿我的产品用来干嘛?如果是奶粉,那就是给宝宝喝;
用户会如何推荐我的产品?大概率会说产品的最大特点,甚至跟广告上说的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定位咨询能提供的精简指导以及广告语,的确能为上述流程可能遇到的大部分情况提供一个相对的最优解,并形成“千人一面”的品牌印象。
然而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用户与用户能产生关系和互动的产品,所有的行为数据都会随着规模的增长呈指数型爆发。
而正如熵增定律,这些爆发的行为数据逐渐都会变得复杂不可控,更不可预知。
你以为用户是因为看过你的广告才下载APP?实际上他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这个APP,然后上厕所的时候想起来了,自己去应用商店下了一个。
你以为用户刷抖音是为了看小姐姐?实际上他刚到一个城市,想通过附近的视频看看有什么值得打卡的地方。
你以为用户上B站是想看二次元?实际上这些“二次元用户”有时也有分享和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直到某一天,某个UP主分享了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还突然火了,就带动更多的人去分享和学习。
现在的B站,已经是很多人首选的视频学习平台。
这就是上文所说的“流”——像流体一样,不好控制和预测它的具体形态。
只能说你发现它有往哪流动的趋势,如果是有利的,就给与引导;如果是有害的(比如违法),就设法堵住。
所以不管是产品、用户还是组织架构,互联网行业都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
这种情况下,与其天天“找空位”或研究对手,还不如先看看已有的用户行为,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和可能做什么,如果能帮他们更好的做这些事,企业是否有获利的可能?
就像抖音,因为本来就有很多餐馆在抖音做内容和推广,且美食相关的内容天然具有吸引力,那有没有可能更进一步,直接做外卖?
于是心动外卖就应运而生。
这是个不断挖掘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假设并验证假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定位理论显然帮不上什么忙。
当然,肯定会有人从(狭隘的)竞争角度说:“不行!心动干不过美团。”
但这种判断其实没什么意义。因为每一个互联网产品都是相对独立的世界,只要能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价值,就不存在谁跟谁比的问题。
就好比我想做个面馆品牌,难道会因为“面馆的规模不可能超过海底捞”就不做了?
不管是上文的差异化、单品牌、多品牌、市场的更迭还是互联网产品的延伸,其实都是价值导向的——只要用户愿意买单,那就是有价值的。
至于竞争,它的确在任何时候都客观存在,并且能对企业的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定位理论的核心一直成立)
但是,单纯从行业和品类的角度去看待竞争,未免过于片面和狭隘。
你以为床垫一定在跟床垫竞争?实际上它可能是跟红牛竞争——睡不好没精神?大不了白天喝一罐6块钱的红牛,而不用花好几千去买新床垫——用户根本就没想买新床垫...
竞争力的本质在于实现用户价值,而不是超越同行或者做到第一。
一味你追我赶,最后只能迷失。
-END-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Powered by QINGMOB PTE. LTD. © 2010-2022 上海青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34055号-6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