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 T 。T 您现在还不是作者身份,不能自主发稿哦~
如有投稿需求,请把文章发送到邮箱tougao@appcpx.com,一经录用会有专人和您联系
咨询如何成为春羽作者请联系:鸟哥笔记小羽毛(ngbjxym)
在信息流行业进入下半场后,投放行业会出现哪些趋势?优化师和广告主又该如何应对?
12月12日晚,公众号“广告手账”的主理人王水老师,做客三里屯信息流的视频号直播间,与大家一起探讨信息流广告的未来出路!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让我们一起回顾下刚刚结束的直播吧!
王鹏铭:现在很多信息流广告主面临三大挑战:转化难、投放贵、素材效率低。我注意到您提过一个词,叫“死水化”。您觉得在当前信息流广告环境下,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死水化”阶段?如果真是这样,从您的角度来看,突破的方向在哪里呢?
王水:关于“信息流广告有没有进入死水化”的问题,我想引用刘鹏老师在《计算广告》中的理论框架来尝试解释以下。
刘鹏老师在书中提到,商业化变现的核心资源可以归纳为三个:流量、数据和影响力。
从这个框架来看,如果我们认为信息流广告存在“死水化”的现象,主要是从“流量”这一层面去判断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统计数据。根据它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已经非常缓慢。例如,今年的6月份,跟去年的12月份相比,整体只是增长了0.5%。可以说,这一增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仅用户规模增长趋于饱和,用户的上网时长也在下降。根据CNNIC的报告,与去年同期同期相比,今年6月的用户人均上网时长减少了0.1小时;而与2022年同期相比,减少幅度更达到0.5小时。虽然0.5小时听起来不多,但如果加上庞大的用户基数,影响是相当大的。
如果我们把信息流广告视为一种 “流量竞争游戏”,那么按照供需关系的基本原理来看,流量的稀缺性必然导致成本上涨。换句话说,流量会越来越贵,投放中的“低买高卖”的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
所以,我认为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红利到顶是指流量红利到顶,但在数据和影响力两个方面,仍然有很多空间可以开拓。
王鹏铭:所谓的数据增量,您指的是什么?
王水:如果把信息流广告仅仅看作流量生意,大家会看到当前的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结合人口长期趋势,流量的增长可能会慢慢放缓,甚至枯竭。但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比如智能投放,或者深度挖掘数据的潜力,高效利用流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了。
其实这几年,像国外的 pMax(就是 Meta Performance Max),还有国内几家大的平台,都在推智能投放。其实,智能投放就是把数据整合起来,用系统更强的算法,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越来越智能化,确实能找到新的增量。比如,单纯依赖流量堆积已经不足以推动增长,链路优化逐渐成为很多广告主关注的突破核心。
而腾讯最近推出的「营销链路」功能,就是专门针对链路优化的产品。
很多广告主在投放中会遇到一个共同问题:流量不稳定、广告数据难以积累,导致后续模型表现差强人意。而在新广告投放(3.0)上,「营销链路」功能通过还原决策链路,把展示、点击、跳转、下单等行为自动归因到广告模型中。广告主只要能上传高质量的节点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模型会预估地更准确,让起量更快、更稳。
而且通过聚焦链路维度,优化师可以对不同链路进行分投放、分效果分析,从中提炼出表现最优的链路。同时,能够清晰了解受众在哪些环节容易流失,并针对这些环节进行优化。
我前两天看了一个案例,某微信小游戏通过引入新的营销链路:启动-注册-创建角色-完成新手指引-付费,在链路中新增了“创建角色”和“完成新手指引”两个节点,结果首日付费ROI提升了37%,跑量能力提升了5.5倍。这正是链路优化所带来的巨大潜力。
总的来说,以前那种粗链路,比如只看点击率和转化率,现在肯定不够了。消费者行为非常多样化,虽然从展现到转化看起来是走完了过程,但中间的具体节点可能完全不一样。这就像是“殊途同归”,但我们不能只关注结果,还得在过程里找增量。
所以现在的链路分析就需要把消费者的行为还原得非常清楚,通过「营销链路」功能把行为数据梳理清楚,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消费者,帮助广告主在流量不再充足的情况下,通过精耕细作挖掘更多增量。
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了”。以前流量红利大的时候,确实不用那么细致,随便种点东西都能长出来。但现在环境变了,流量红利不明显了,大家就得琢磨怎么精耕细作,把每一块地的价值发挥出来。我觉得这个方向其实挺符合现在的趋势,也是未来广告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
王鹏铭:那怎么去理解影响力层面的增量呢?
王水:其实刚才咱们提到的,广告行业的核心资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流量获取了,更多的是通过数据整合和深度分析,释放一些隐藏的价值。这其中影响力增量就是很重要的一块。流量、数据、影响力其实是广告行业三个可变现的资源,而流量是基础。没有流量就没有数据,也没有影响力。
但有了流量后,我们就要想办法把数据价值挖掘出来,同时还得做好影响力。因为广告的本质是和用户沟通,而沟通是双向的,不再是过去那种“我推你接”的单向模式。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枪弹论”的概念,它将受众比作靶子,传播比作子弹,射程内击中即倒。在过去流量充足的时候,这种模式确实存在,比如在春晚上唱一首歌,第二天全国都会知道你。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人们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我们需要与用户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
以游戏广告为例,近几年“精品化素材”的概念非常流行。过去,粗糙的跑量素材还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现在,用户的要求变得更高,劣质素材不再受欢迎。我们必须使用更优质、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因此,优质的素材成为了我们吸引和保持用户注意力的关键。通过创造和提供高质量的素材,我们不仅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增强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王鹏铭:大家现在越来越关注这个 KOC这块的营销,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王水:KOL 覆盖范围确实更广,但它的价格相对更高一些,而且配合度也看情况,不一定稳定。相对来说,KOC 在这些方面表现会更好,性价比更高,没有那么高的溢价。同时,KOC 的配合度往往也更灵活,合作起来没那么复杂。
还有一点,就是KOC能形成“群体效应”。单个KOC可能影响力不大,但是一群KOC加起来,那声量就大了,有点像“长尾效应”,聚沙成塔嘛。
不过,KOC也有它的问题,就是效率。你想想,要管理一大帮KOC,沟通、协调,这些成本都不低。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营销的时候好好权衡一下。
王鹏铭: 对的,我还发现现在在汽车行业中,也有不少车企会把自己的客户孵化成KOC,比如理想会组织自己的客户录制一些类似于小宇宙的博客节目,挺有意思的。这可能也是因为现在汽车行业的营销挑战很大,大家想到的一些高性价比的新玩法。
王水:确实,现在汽车行业的营销确实面临很多挑战。在当下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更加注重如何精准触达目标用户,而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大范围广告覆盖。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有意思的产品,就是腾讯广告推出的「高价值范围探索」。这个功能可以根据广告主提供的重点区域或高价值人群洞察,智能地识别和拓展优质区域,帮助品牌锁定高潜力用户,不仅提升流量质量,还能显著增强后端的转化能力。
因为传统上,广告的覆盖范围往往是基于经验或者后期数据的判断,这样的做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4S店的辐射范围到底应该是10公里还是50公里?很多时候,这些决策的依据并不精准,导致广告投放的效果难以预测。
「高价值范围探索」通过结合腾讯平台的海量数据和智能的系统,可以更科学地锁定优质区域和潜力人群,显著提升广告投放效率和效果。比如,就有车企采用这一策略后,转化率翻倍,有效线索成本下降了9%,线索有效率提升了38%。这在如今的营销环境中,是非常宝贵的成果。
其实,汽车行业的营销链路确实复杂,广告从线上到线下,环节多且容易出现断点,这也是许多品牌头疼的问题。所以像「高价值范围探索」这种能结合区域和人群价值的工具,在复杂链路和断点多的情况下,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王鹏铭:优化师制作素材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现状:每天都在“赶工”,却感觉始终跟不上广告投放的节奏。而且现在随着投放平台的发展,明显感到劣质素材被挤压了,那是不是必须加大投入,去提升素材的数量和质量?但效果广告行业的利润非常透明,几乎不可能支持这么大的成本提升。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王水:现在很多广告投放都在拼人效,尤其是在素材的生产上,大家拼命堆人力。背后其实有一个趋势,就是数字广告正在朝着“巨机器”的方向发展,它需要不断消耗素材才能保持高速运转。换句话说,投放端的加速带动了内容生产端的加速,整个系统都在提速。
我记得几年前读过一本奥美的书,里面有一个细节我印象深刻。当时,奥美接到一个东南区域的广告任务,中国移动给他们的时间非常紧张,大概是两到三个月的周期。那时他们还在犹豫是否接这个案子,因为拍摄周期比较短。
但现在,一些短视频营销公司老板告诉我,他们团队的工作效率每个人每天能够做1到2条内容,这相比过去的制作周期,已经大大加快了。
但是,话说回来,投放端的加速可以持续,因为技术在推动。但如果内容的生产完全依赖人力,它是无法无限加速的,因为人力是有生理极限的。
所以现在很多公司开始用模板化的方式来提高内容生产的速度。我们也看到一些公司开始往下沉市场走,去人力成本更低的城市,比如合肥、郑州、成都等地。这样可以缓解成本问题,但这种方式终究是有限的,它解决的是短期的需求,长远来看总会遇到断裂的情况。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前面加速了,但后面跟不上,最后链条就断了。
这时候,AI技术就有很大潜力了。它能帮助解决人力的生理极限问题,跟上投放加速的步伐,解决了素材供给侧加速受限的问题。
比如,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自动化工具,能够显著提升素材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举个例子,像妙思的「商品混剪」,通过AIGC技术的支持,可以自动化地生产和批量处理广告视频。这种技术基于对历史优质视频的理解和对商品内容的深度分析,自动进行拆分、剪辑,甚至添加口播、配乐、字幕等元素,生成的广告视频不仅更贴合广告投放的需求,还能显著提高投放效果。
王鹏铭:信息流广告从“货找人”到“人找货”的进化。广告主和优化师应该如何适应和利用这个趋势?
王水:其实,无论是“人找货”还是“货找人”,本质上都是在解决人货匹配的问题,而关键就在于如何避免人货错配。
对于广告平台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不断提升三项能力:第一,对人的理解能力;第二,对货的理解能力;第三,对人货之间匹配的优化能力。 不同平台在这些能力上会有所差异和侧重。
以腾讯广告为例,它在受众理解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腾讯拥有多样的场景,能够准确分析受众需求;另一方面,近几年它在商品理解上也有了明显提升,比如通过完善商品库、扩展电商直播场景等,让平台可以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商品属性,这种对“人”和“货”两端的深入理解,直接提升了广告的精准投放能力。
此外,腾讯广告的全链路数据化能力也不容忽视。广告效果的衡量不仅要关注前端的点击和转化数据,后端的数据同样重要,比如物流时效、退货率等。这些后链路数据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消费者的实际购买体验,帮助广告主规避仅依赖表面成交数据可能导致的误判。通过全链路数据化,优化师和广告主能够从投放到消费全流程进行策略优化,有效提升投放效果。
对于广告主来说,要想适应这一趋势,配合广告平台做好数据回传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只有把真实的业务数据回传给平台,才能帮助算法优化,提升人货匹配的效果。
这样才有利于做双场协同(人和货两端的优化协同)。它不仅依赖平台强大的数据能力,也需要充分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优势。人和机器在理解“人”和“货”方面有天然的互补性,人机协同因此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AI技术将解放优化师,让他们从繁杂的素材制作和投放调整中解放出来,专注于理解受众的需求和优化广告创意。而人类则继续在创造性、洞察性和决策方面发挥作用,与AI共同推动广告效果的提升。
最终,AI的强大算力和精准数据分析将会让广告投放更加智能化,双场协同模式将成为未来广告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模式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广告投放方式的全面变革。从优化师的工作方式,到广告主的投放策略,AI将赋能整个广告生态,推动投放效果的持续提升。
王鹏铭:投放的关键因素在于素材、数据分析等等,堆基建这种工具人的工作,已经越来越没有意义了。所以优化师的综合素质是肉眼可见的提升了,那您觉得优化师会不会出现高学历化?学校能教未来的优化师什么?
王水:我一直认为,优化师未必需要很高的学历,但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因为投放工作最终的核心,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更深入的业务理解和洞察力。
刚入行时,优化师的工作可能更多集中在技术层面,比如数据分析、工具使用等。但随着经验积累和对行业的深入了解,这项工作会逐步转向对广告主需求的深度洞察、消费者心理的把握、趋势的研判,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理解。这些软实力对优化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正是这些能力,真正拉开了优化师之间的差距。
我常对学生们说,我们的工作是从数据中提炼信息,从信息中发现规律,再从规律中形成智慧。其中,“智慧”才是让你脱颖而出的关键。
像数据分析、信息提炼这些基础操作,实际上是可以被工具或AI替代的,而智慧则无法被轻易取代。这一点和成功的企业家有相似之处,他们能够做出大生意,靠的往往是对业务的深刻理解,而这种理解是机器无法具备的。优化师也是如此,只有深刻理解行业和消费者,才能真正为广告主创造价值。
至于学历问题,我觉得不一定非得是高学历才行。现在很多时候,行业的知识体系和学校的知识体系还是有些差距的。虽然学界也很努力,很多高校的教授、青年学者也在紧跟行业的步伐,但还是存在产学脱节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哪怕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也未必能快速适应当下信息流广告投放的实际需求。
相比之下,行业中的知识更新更为及时,优化师们需要不断学习、进化,掌握平台新工具、解锁新能力,这些都是未来投放行业不可或缺的技能。而最终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多取决于优化师是否具备灵活运用这些工具的能力,以及能否在通用技术之上,加入自己的智慧和创意。
王鹏铭:明白,关于高校是否应该开设“优化师专业”这个问题,我一直觉得挺有意思。现在国内的优化师市场大概也就三五十万人的规模,虽然信息流广告的市场已经非常大,达到万亿级别,但确实没有一个专门培养优化师的专业。后来我也在想,如果高校真要开设这个专业,那到底能教优化师什么呢?这里面其实挺矛盾的。
王水:是这样的,现在平台发展太快了,对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你刚刚学会一个平台的操作,可能它很快就从2.0升级到3.0版本了,刚整理好教材,内容就过时了。正因为这种更新速度,所以教学内容总是有滞后性。
而且,优化师这个岗位的心态也在变化。像新手优化师,可能会觉得掌握了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就有了自己的优势。但实际上,现在的信息差正在快速缩小,特别是随着AI和智能体的普及。比如我了解到的腾讯广告就推出了一款工具,叫做妙问,专门是解答投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工具不仅仅是客服那么简单,它们还能提供策略建议。比如,你在广告投放中遇到问题,输入进去,它就会给出投放建议,还能告诉你行业TOP3的素材长什么样、数据表现如何,让你节省大量时间,包括催审、复审都可以完成,而且还是7x24小时随时在线的。
这些工具确实大大节省了时间,让很多基础操作自动化。
结果就是,优化师之间的信息壁垒几乎被打破了,大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时候,真正拉开差距的,反而是个人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在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无论是新技术、新平台,还是新产品,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如果跟不上这些变化,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肯定会被淘汰。
其实,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高校在优化师的培养中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
我觉得高校不应该是一个“优化师工厂”,不能批量生产优化师。一个优秀的优化师,必须是在实际业务中通过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他需要经历各种复杂的情况,分析大量数据,从中提炼信息、发现规律,最终形成自己的智慧。而这样的能力,单靠学校很难直接培养出来。
但高校仍然可以在一些关键点上发挥作用。比如,帮助学生培养强大的学习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像“妙问”这样的工具,确实能提高优化师的起点,把基础拉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但它解决的只是下限问题。想要真正逆流而上,走得更远,还是要靠个人的努力。这其实有点像人机协同:工具提高了效率,但人要想超越工具,就需要更强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洞察力。
高校的价值就在于培养学生这些底层能力,同时给予他们更扎实的人文底蕴和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再结合实际业务中的经验积累,才能真正成就一个优秀的优化师。最终,这个行业里决定胜负的,依然是个人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
王鹏铭:信息流广告在技术驱动下的未来趋势:从效果广告到价值广告的跃迁。品牌具体怎样实现长期竞争力?
王水:我觉得其实这是两个层面的事儿。一个是思维层面,另一个是行为层面。也可以从这两个层面来说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咱们说价值的问题,那肯定就得定义什么是价值。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广告主,他们对价值的定义其实是不一样的。有些品牌追求的是基业长青,做的是长期的品牌建设,而有些品牌可能就更关心短期的稳定收益。这就导致了他们对价值的理解不同,进而影响他们的决策和成本收益计算。
我记得在早期,很多品牌在做广告时,都更关注一锤子买卖,简单来说,就是看单次交易的收益能不能覆盖成本。后来,我们开始强调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把它和获客成本(CAC)做对比。这就意味着,我不只是看单次交易,而是看用户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价值,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我们行业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个层面是行为层面。就算品牌想做有价值的东西,但它是否有相应的动机和能力去实现呢?动机来自思维层面,思维上要有意识的改变,而行为上的能力,则涉及到领导者的远见、团队的人才结构、资本实力和技术储备等多方面。只有这些条件成熟,品牌才能真正做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转型。
尽管传统的流量红利已经接近饱和,但对于信息流广告投放行业而言,依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在数据和影响力层面。借助AI技术,将成为拓展这一增长空间的关键所在。
同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优化师的核心竞争力,将不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提升,更是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持续学习的能力。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Powered by QINGMOB PTE. LTD. © 2010-2022 上海青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34055号-6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