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 T 。T 您现在还不是作者身份,不能自主发稿哦~
如有投稿需求,请把文章发送到邮箱tougao@appcpx.com,一经录用会有专人和您联系
咨询如何成为春羽作者请联系:鸟哥笔记小羽毛(ngbjxym)
开年的第一篇文章,我想跟你聊聊:如何让大脑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
希望能帮你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的起点。
我们都希望,大脑能有一个好的状态,能够在工作时全力运转,保持最高的成效和产出。
但大多数时候总是事与愿违。你一定经历过这些情景:
总觉得脑子里装满了东西,一片沉重,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新东西;
思考问题时,大脑仿佛锈住了,运转艰涩,很简单的事情都要想半天;
明明没干什么,却老是感到疲惫不堪,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干……
是因为老了吗?是因为工作太忙了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没有能够很好地保养大脑,从而令它一直工作在一个不良的状态下。
在这种状态下,每一次的运转,对大脑都是一种损耗,也会严重降低我们思考、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那么,如何保养大脑呢?怎么样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呢?
我在 思维之熵 中讲过:大脑的本质,是一个输入→处理→输出的机器。它会不断地把外界的信息摄入到体内,进行加工处理,再转化成有效的、结构化的成果和产出。
也就是说:把无序的信息,通过链接、整合,组织成有序的思考成果。
这就是一个消耗能量、进行「熵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什么呢?包括一连串彼此依存的操作步骤,比如:注意,理解,记忆,加工,编码,储存,调用……这些步骤加在一起,就叫做「认知处理」。
为这个过程提供基础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大脑的「认知资源」。
而大脑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在同一段时间内,已经被占用的资源,是没有办法腾出来给别的任务使用的。
我们可以用电脑来打一个比方:认知资源就像大脑的内存。后台的任务堆积得越多,能够使用的「可用内存」就越少。这样,当我们遇到比较复杂的任务时,就有可能导致大脑「死机」 —— 也就是感到疲惫不堪,「脑子转不动」。
也就是说:大脑「高效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前台和后台资源的竞争。
举个例子:如果你长期占用着70%的后台资源,那就相当于什么呢?你遇到任何问题,都最多只能拿出30%的脑力去思考和解决 —— 这当然是非常低效的。
所以,许多做事情、思考问题非常高效的人,是因为他们天生很聪明吗?其实也不是。很关键的一点是:
他们能够自如地「掌控」大脑的资源调配,为当下所需要的任务,分配与集中足够的资源来解决它。
那么,如何避免后台任务的堆积呢?有哪些常见的、容易侵占我们认知资源的因素呢?
我把常见的因素分成5类。
可以看一看,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否也陷入了这5个误区。
很多人总会有一个误区,认为高效的人就是能够一心多用,同时处理很多不同的事情。
但其实这是不对的。真正的高效,绝不是追求「快」和「多」,而是能够「慢下来」,在一段时间里专注只做一件事情。
为什么?因为大脑的工作台是非常非常窄的:并没有人能够「同时处理不同的事情」,他所做的只是在这些事情之间,来回切换而已。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大脑有两种加工信息的方式,自动化加工和主动加工。唯一能够「同时进行」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主动加工的同时,处理另一件自动化加工的任务:比如走路、重复抄写、听纯音乐、组装物品等不需要「过脑子」的事情。
任何需要主动加工的任务,都不可能同时进行,否则就会产生切换。
一旦产生切换会怎么样呢?就会导致一些信息被「挤压」成碎片,堆积在大脑的后台中,从而造成认知资源的堵塞,使得大脑更加「无序」。
举个例子:假设你一边读一份材料,一边写一份报告,两件事情并不相关。那么,当你从「读材料」切换到「写报告」的状态时,大脑实际上做了什么呢?
它需要经历这么三个步骤:
退出「读材料」的状态,把已经理解、记住的信息编码储存进记忆里,并把来不及记住的信息从缓存区中删除掉;
激活注意力网络中的定向和控制系统,把注意力转移到写报告上面;
从记忆中调取上一次「写报告」的状态,把所需的信息写入缓存区,并让大脑准备好进入新的工作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会频繁地在长时记忆和缓存区之间来回读写,把信息清理出去,重新写入新的信息。那么,那些还来不及被大脑好好保存起来的信息,就会被挤碎,成为「碎片记忆」。
碎片记忆是什么样的呢?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
明明记得自己读过某本书,但就是想不起来书里讲了什么;
明明对某个信息有印象,但用的时候就是死活回想不起来;
明明三令五申提醒过要注意某个细节,但落实的时候就是会忘掉……
出现这些情况,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记忆力衰退了,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地」去处理它们、记住它们,使得它们成为了碎片记忆,漂流在大脑的角落里,难以被唤起和连接。
这就是一个「无序」的状态。正是它,使得我们脑子里一片混沌,难以变成有效的产出。
进一步,这个时代,一切都在加速。我们不断地在追求「快」。这样一来,很多东西都会变得囫囵吞枣。我们还没有真正去理解、消化,就不得不把它抛诸脑后,去接收新的信息。
这就造成了碎片记忆的不断增长和累积,从而让大脑变得更加无序。
那么,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呢?
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慢下来,设定阶段性的边界。
简单来说:不要频繁地、反复地切换任务,而是先设定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心无旁骛地把这个小目标达成之后,再转换注意力,休息一下。
这样做的本质,就在于:把这项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全部打包、压缩,处理好,存入记忆里面,不让一片碎片留在外面,然后再去干别的事情。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
读书、学习,不要急着赶进度,读到一个令你有感触的地方,不妨在心里咀嚼一下,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让大脑把它转化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块。
处理工作和任务时,不要一味贪多求快,而是在做完一个小的阶段后,暂停一下,先做一个小的回顾和复盘,考虑一下未来的安排,再去执行。
记住:真正的高效,绝不是「快」,而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集中最优势的资源把它解决掉。
慢慢来,才比较快。
如果说贪多求快,是一种主动的「信息无序化」;那么来自外界的干扰和打断,就是一种被动的「信息碎片化」。
这可以说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隐形杀手」。
据美国 Basex 公司的测算:一名普通职员每天在工作中,平均会被打断 70 次。这至少会造成 2.1 小时被浪费在「切换」的过程中。
这些打断,可能来自上级,来自同事,来自客户,来自QQ、微信、邮件、新消息……我们的时间被无休止地切割、细化,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我们被迫在多个不同的事务之间来回切换,让我们的注意力「疲于奔命」。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习惯「切换」,难以再把注意力投注在某样事物之上。
这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我们将会习惯碎片化地去理解世界,思考问题,接收信息,任由这些碎片在大脑的后台堆积,而难以把它们整合成体系化的整体。
如同我在以前文章里所说的:我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其实都是对大脑的一种训练。
你想要什么,就做什么;反过来,你不想要什么,就别做什么。
所以,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当我需要处理高强度的工作时,我一定会隔绝一切外界的信息和打扰,包括家人在内,全心全意投注在工作上。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能集中优势资源,用最宽裕的脑力来解决问题。
当然,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毕竟在工作中,我们很难完全隔绝一切干扰。
那么,可以考虑尽量养成这两个习惯:
当你开始工作时,关掉微信,静音掉手机,尽量屏蔽掉外界干扰。不要急着去回复信息,而是专注在工作上,每1个小时,起来休息一次、活动一下,集中处理之前的消息。随后,再开启一个新的循环。以此类推。
不妨告知需要跟你紧密联系的人,让他们理解并尊重你的工作习惯。比如:
不要开启碎片式的对话,而是把需要我处理的信息,写在同一条里,一次性写清楚,注意好结构、逻辑,发出来。
告诉他们:你会在某几个固定的时间点,检查所有信息,并一次性彻底回复。
需要同步讨论问题,请事先约好时间,不要突然来找。
除非有极其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刻得到回复,否则尽量避免电话。
每天拨出一段时间,可能是半小时到一小时,试着有意识地放下手头的事情,暂时关闭信息的输入,摒弃外界的打扰,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内部,让自己跟自己独处。
在这段时间里,用来思考一些对你来说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比如长远的职业规划,对未来的预期和打算,家庭的安排,财务的筹划……等等。
让你能够不被打扰,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来探讨和处理这些真正重要的问题。
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井然有序。
我们的大脑,总在一刻不停地工作。当你稍稍放松对它的控制时,它就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
这些想法包括什么呢?可能是对未来的想象,也可能是对过去各种窘境、失败和错误的回顾。
比如:
「我上次那样讲话是不是不太妥当?」
「领导跟我说话的方式一反常态,是不是对我有点失望?」
「上次那个事情,要是我当时能再冷静一点就好了……」
……
这种不断重复负面经历和念头的做法,就叫做「思维反刍」(Rumination)。
你会感觉,你的内心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一些声音,让你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它、想到它,难以遏制。
为什么我们会进行「反刍」呢?因为,我们的大脑对错误十分敏感。因此,当我们做错了一些事情之后,大脑会一直对它耿耿于怀,于是,会不断在心里「回放」当时的场景,并且试图为它寻求一个解释,希望能让这个错误变成「情有可原的」,或者让它的后果变得「可预测」。
但与此同时,大脑又很笨。它不会想到:它这种不断「回放」的行为,反过来又会不断强化这个错误本身对我们的伤害。让我们的「后台」陷入堵塞,降低我们处理新问题的能力。
一旦你长时间陷入思维反刍的习惯中,会有什么后果呢?
这些念头会在你工作的时候,冷不丁跳出来,对你造成内在的打断;
它们会在你面临类似情境时被激活,从而使你畏惧,更不容易展开行动;
它们会填满你的大脑,让你时时刻刻感觉到「心里有很多事情」,从而陷入疲惫之中……
可以说,思维反刍就是一个「负面的自己」:它会不断对你进行否定、打压、质疑,不断企图用过去的失败经历来「拖垮」你,让你停下脚步,寸步难行。
所以,我经常说: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其实不是真正的危险,而是我们面对危险时,内心因为过去的失败、错误和挫折,而产生的恐惧。
那么,如何才能打败这个「负面的自己」呢?
可以参考下面这一套练习:
当自己转入 DMN,开始产生各种负面念头、负面想法时,及时发现它,并且调整它。比如:
比如:
「我上次那样讲话是不是不太妥当?」
→ 「下次遇到这种情形,我该怎样表达才会更好呢?」
「上次那个事情,要是我当时能再冷静一点就好了……」
→ 「下次遇到这种事情,我能否总结出一套标准流程?」
简而言之,把对过去的「后悔」和「重演」,转化成「可以做些什么有用的事」。这可以把负面情绪转换成积极情绪,让自己「向前看」。
如何克服「负面的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去强化自己「做对了什么」的思维联系,从而培养起自我效能感。
我会建议你:每天记录下自己今天遇到的问题,思考问题时采取的想法和行动,以及取得了什么样的好结果。
定期翻阅和复习自己的记录,给自己一个正向的暗示和肯定,慢慢地,让自己具备足够的底气和勇气,能够对抗自己内心深处否定、质疑的声音。
不确定性永远是大脑最大的天敌。因为它需要耗费大量的认知资源,占据庞大的大脑空间。
所以,在生活中,如果你的脑海里,时常盘旋着许多不确定的念头和想法的话,那相当于就意味着:你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没有结果的事情上」;能留给新问题、新场景的思考空间,就非常少了。
那么,最常见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什么呢?
基本上,包括两种:一是「未竟之事」,亦即对过去还没做完的事情的惦记;二是「未来之忧」,亦即对还没发生的事情的可能性的揣测。
为什么呢?因为大脑有一个特性:喜欢稳定,不喜欢变化。因此,一切还没有取得确定结果的事情,大脑都会认为「它是有可能产生变化的」,从而,会造成大脑的警惕,需要花费资源去跟进它、监测它。
但这种跟进和监测有用吗?很多时候是没用的。因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够让「变化」转化成「稳定」的,永远都不是空想,而是实际的行动。
然而,它们萦绕在大脑中,不但会造成认知资源的负荷,还会阻碍我们的行动。
一方面,它们会在我们专注工作的时候,突然浮现出来,打破我们的心流状态,让我们不得不耗费精力去安抚、平定,恢复状态。
另一方面,频繁地沉浸在「未竟之事」和「未来之忧」中,会让我们的思绪不断向着「过去」和「未来」偏离,从而让我们心烦意乱,难以集中注意力,难以真正地关注和聚焦到「当下」。
因此,我常常说一句话:不要做无谓的空想,要去做有用的事情。
也就是:把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和忧虑,转化成行动,用行动去抑制它们、消解它们。
比较有效的做法是:
写下所有令你忧虑的想法
设定一个每天30分钟的忧虑期。可以是任何时候,不要在睡觉前
当你产生自发的忧虑念头时,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忧虑期,先不要管它们
利用忧虑期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就算不能解决也没关系)
当你进入忧虑期的时候,不要只是在脑海中重复这些想法,而是想办法把它们分解成行动。
对于未竟之事:拿出你的任务清单,把它拆解成更小的步骤,安排到一个明确的时间来解决;
对于未来之忧:想一想,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尽可能去试探它、获取关于它的信息?把你想到的方法写下来,等到有空的时候去执行。
做好应急预案。告诉自己:哪怕出现不好的结果,我也有兜底的措施。
做好回顾复盘。可以参考 ,让自己从行动中提炼出经验和模式。
做好核对清单。把需要处理的事情、需要注意的细节做成一张表,行动时拿出来,逐项核对。这样一来,一是可以避免发生差错,二是可以告诉大脑「我已经把它安排妥当了,无需再反复思考」。
能够切实减轻烦恼、解决问题的,永远都是行动。
最后,简单提一下「过度思考」。
什么是过度思考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些琐碎、不重要的事情上面,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复权衡,以求做出一个「完美的」决策。
举个例子:
做活动时,为一个标题或一句文案,不断开会、讨论、调整;
做产品时,一直纠结于一些小细节,想让它尽善尽美;
优化流程时,花费大量时间去思考,就为了简化那么一两步。
……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但是,当这些东西填满你的大脑后台时,你就很容易陷入「过度关注细节」的陷阱里,从而,你的视野会变窄,看不到大局,忽略那些可能更重要、更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种现象,在管理学上称为「自行车棚效应」:我们总是在逃避作出真正重要的决策,但却在像要不要建自行车棚这种琐事上花费大量精力。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真的有必要找到一个「最优解」吗?很多时候,其实找到一个「满意解」就可以了。省下来的机会成本,可以用在其他更重要、更宏观的事情上,来弥补这个细节的不足。
当然,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也经常犯这个错误。所以,在这里,也想跟大家共勉:
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把这套思维方式牢牢放在心里: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达成目标的路径上,哪些是关键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
我目前在做的是什么因素?它对整个目标的影响有多大?
记住:不断地拔高自己的视角,让自己从细节的泥淖里跳出来,搭建好框架,分清优先级,规划好时间,严格去执行。
这才是能把事情做成、做好的诀窍。
-END-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Powered by QINGMOB PTE. LTD. © 2010-2022 上海青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34055号-6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