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 T 。T 您现在还不是作者身份,不能自主发稿哦~
如有投稿需求,请把文章发送到邮箱tougao@appcpx.com,一经录用会有专人和您联系
咨询如何成为春羽作者请联系:鸟哥笔记小羽毛(ngbjxym)
终于出来了,头条的社交产品。
这个发布会非常混搭,开场是抖音神曲伴随机械舞,中间出道了一枚25岁的产品经理,最后四位中年大叔围坐一起,讨论“年轻人的社交方式”。Anyway,形式不重要,不如来看看,这个传说要狙击微信的产品,到底长啥样。
没毛病的「多闪」
昨晚就有人开始扒「多闪」。
大家得到的全部信息是:安卓版9月14日上线,背后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一鸣,产品介绍和抖音差不多。关于字节跳动社交产品的传言太多,很多人就是听听罢了。然而今天过后,我们发现以上再加点细节,就是发布会的全部内容。
多闪App的logo是相机+消息,90后产品负责人徐璐冉上来,花了大量时间介绍当代人的“社交压力”。比如“想发一条状态思前想后放弃了”、“我们总是错过关心人的动态”等等。又是“天下苦微信久矣”的声音,我已经预感到这是一款类Snap产品了。
果不其然,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发/看视频的App。具体来说,有以下功能点:
1.可以发布视频照片,72小时消失
2.没有公开评论和点赞,多了个私聊表情:我有点想你
4.可以看到视频访客,并跟Ta即时聊天
5.可以发红包和斗图
6.陌生人有沟通限制,有视频广场
目的是减少社交压力,增强亲密关系,大概通过几个方式:一story阅后即焚,二强调私聊场景,三存在公开消费内容。我们逐一来说。
第一,「多闪」很像微信视频动态的升级版。首先表面上看,编辑功能更多,美颜滤镜贴纸什么的全上了;其次「多闪」可以单发照片,这一点很重要——张小龙刚说过,照片是压力最小的社交表达,不应该只作为朋友圈的形态存在;最后,阅后即焚从24小时改为72小时,增大部分社交压力,换取内容丰富程度,对一个新产品来说没毛病。
第二,没有公开评论和点赞,原因是头条认为这是“社交货币”,是社交压力的元凶。可没有任何反馈何谈社交,于是「多闪」又加了「访客记录」和「即时通讯」功能。背后有两个前提,一是从内容到社交可行,二是斗图、表情等社交方式,越简单越好。
不妨设想一个场景,你发了一条关于猫的随拍,同事看到了,私聊你这是谁家的猫,什么品种,怎么养,中间同事为感谢你发了个红包,聊到最后你们以“哈哈哈”的表情包结束对话。这是个很有可能发生、非常高频次,且年轻化的社交场景。上述两个前提,都成立。
第三,「多闪」是从抖音私信发展来的,同样对陌生人沟通有限制。不仅如此,考虑到很多人可能没朋友,「多闪」还有个视频广场的功能,名叫「世界」。你可以左右滑动,看到平台上所有人发布的随拍。既然是内容消费,其中的算法推荐也必不可少。这是头条系的强项,这个板块抖音和多闪,会有很多联动。
每个逻辑,单独拿出来说都成立。但连在一起看,就不那么美好了。
关于「多闪」的迷思
既然看起来无可挑剔,「多闪」为何并没有获得一致好评?因为这个产品的定位让人困惑:
它到底是社交产品,还是社区产品?如果是社交,它想连接熟人、半熟人,还是陌生人?如果是社区,它的连接点是什么,或者说作为工具的刚需在哪里?以及,社交和社区的界限在哪,二者有可能融合吗?
2018年年末,关于头条社交产品有两条消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提交「抖音朋友」的商标申请;今日头条收购英文域名“flipchat.cn”,「飞聊」出现在字节跳动的天眼查企业业务类目中。
很多人,将它们分别对标为「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即时通讯」。
直到本次发布会前,字节跳动都一直使用「社交产品」这个词。可见内部定位非常准确,只是头条理解的社交,和大众理解的,可能有些许不同。我们先明确定义:剔除通讯录工具,以人为核心的产品,就是社交。微信是工具,陌陌是社交,微博是社区。
我们来看看「多闪」关注什么人。这个产品想增进亲密关系,很明显是熟人社交。熟人从哪来?我今天刚下载「多闪」,好友不足10个。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和现场其它人互扫二维码,目的是尝鲜;二是把邀请链接,转发到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等好友来加。这两个来源,只有微信渠道,存在所谓的“熟人”。
微信很快封杀了「多闪」邀请链接。最后,我的很多好友,是从PM云集的即刻上加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即刻上很多人我根本不认识,哪来的熟人社交?同样的情况之后也会发生。因为头条官方透露,之后抖音会和「多闪」打通。把一个公开社区的流量,往社交产品里导,还说后者是熟人社交,有点迷。
抛开上述这个问题,用户使用「多闪」的原动力是什么?降低社交压力,增加亲密关系,和微信视频动态一样。如果它想做的,就是张小龙强调的“当下的反应”,那这样的内容,有多少观赏性?换言之,工具「多闪」有必要做广场吗?广场上没人点赞、评论,只有访客记录,就足以让用户产生对话?——这时候,访客可不是你的同事,大概率是陌生人。
很矛盾。不是说社交和社区矛盾,能把社交和内容消费平衡的产品也有,比如微信和快手。微信有通讯录奠基,做什么都不会差。快手挖掘下沉人口,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有打字阅读的习惯。它们都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刚需,并且在其中一头,获得巨大的流量。
「多闪」的切入点是什么?年轻人?关于年轻人社交本身,还有非常多迷思。
中国社交领域,到了终局么?
2018年社交新贵非常多。每当一款新产品出来,就有人质疑:整天让我们社交,年轻人根本不需要社交。看似是句调侃,其实说明,很多场景、需求,都是产品经理假想出来的。年轻人当然有社交需求,但并没有哪个产品,真正激发了这种需求。
或许,年轻人的社交问题,根本不是一款App可以解决的。张小龙说:“人的社交需求并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在线上的社交只是线下的社交的一个映射而已。”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社交恐惧症”,他们到了线上就会交朋友了吗?
任何产品的终点都是高效率地解决问题。那么,视频社交高效率吗?每个想颠覆朋友圈的产品,最后都难免变成“强加人设”的朋友圈。因为现实生活中,你面对熟悉的同事,也会戴面具。真正的“亲密关系”,只需要微信视频通话,再用什么视频动态,反而是降低效率了。
这或许也回答了那个问题:类Snap产品,腾讯内部赛马做了那么多,为啥没有跑起来?腾讯没做起来,字节跳动就能做起来吗?
可能,大家都还在找方向而已。
1月15是个好日子,除了张一鸣的字节跳动,罗永浩的快如科技,以及王欣的云歌人工智能,也同时发布了与社交相关的新品。不知是对人性的洞察,还是对产品的不自信,后两款产品都多少带有网赚色彩。
罗永浩的「聊天宝」,其实是「**短信」的升级版本。邀请用户、读新闻、聊天、购物,都有红包可拿。高效率办公软件,摇身一变成了网赚神器。如果说早期的语音通话,还让人感慨老罗的理想,现在的大杂烩,只让人觉得吃相难看。
拼多多、趣头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五环外人群确实有需求。网赚模式背后的隐含条件是,还有许多人用不上9.9元的卫生纸,还有很多小贩上不了淘宝,还有很多中老年人从不阅读。反观即时通讯领域,微信月活已经10.82亿,全中国还有几人没用过?
相较之下,王欣就想得清楚多了。他前两天就发博表示,“我们不再需要一款像微信一样的长连接的聊天沟通产品”,他的产品一定是“短连接”的,能够“降低社交压力”。
于是「马桶MT」来了。这款匿名社交App,上线不到24小时,链接就被微信封杀。短连接、匿名,都没问题,可「马桶MT」还要读取通讯录。1小时关闭的群聊很常见,可它还加上了红包功能,试图用现金激励用户在线。
马桶MT
我在「马桶MT」里只看到两类人:一是无所事事的产品经理,二是卖片**的寂寞男女。社交压力降低了,人性弱点也被无限放大。果不其然,今天中午「马桶MT」就被传下架了。不过,王欣后来回应了马桶MT质疑称,并未在iOS上架,也不存在被下架。
颠覆微信的,促进你我社交的,可能不是上述三款产品。但,中国社交领域,显然还没有到终局。一句废话,最有想象力的产品,永远是下一个。
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是能让你早点下班的编辑器。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Powered by QINGMOB PTE. LTD. © 2010-2025 上海青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34055号-6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