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广合作
联系“鸟哥笔记小乔”
请回答2019,市场人共勉
2019-06-19 10:56:46

2019年过了快一半了。

大家共同的感慨是:今年真是难啊!

尤其对于市场人:

大环境不好、业务压力大、调整密集、预算压缩,老板一边捂紧了口袋,一边要增长、要利润。有的还琢磨着:

“市场部啊,只会花钱,要不要撤了算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人说市场要下沉、有人说要转效果思维,不少同学还在思考:要不要转行呢?

 

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在这么一个艰难的年份,关于marketing的疑惑和挣扎,提出一些想法和思路:

比如,到底花不花钱、怎么花钱,比如,今年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再比如,市场人的护城河是什么?

文章将以问题+回答的形式来展开。(嗯,写这篇的时候又偷偷看了一遍《请回答1988》)

还是长。建议找个舒服的姿势再看。

 

这些问题是:

1、环境差,费用紧,如何做推广?

2、品牌和效果媒体怎么分?

3、花大钱,今年要不要投综艺?

4、花中钱,今年要不要拍片子?

5、花小钱,今年要不要做h5?

6、不花钱,花心思,怎么经营存量用户?

7、如何开垦流量洼地?(抖音、直播、网红卖货)

8、市场人的护城河是什么?

序号1.jpg

环境差、费用紧,如何做推广?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看,营销推广的目的是什么?

一般按生意阶段和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四种:

一、告知新产品或服务

二、促进购买和使用

三、获得市占率

四、赋予品牌溢价

在一个时间段内,多个目标也可以并存,但总有一个最核心的目标。


当整体预算收紧,第一步 ,就得看清业务目前的阶段和核心目标,把推广资源和费用集中到最核心的目标上。

——推广新产品和服务,要调动好奇心或直击用户痛点

——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想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必须打造行动的钩子,把钱花在最能引发即时行动的渠道上

——和竞争对手拼市场份额,强调差异化和最大竞争优势

——赋予品牌溢价,在于为用户建立品牌价值主张


确定了核心目标和内容,第二步,采取密集打法(压缩时间、聚焦人群)来做推广。

史玉柱谈到电视广告投放,曾经说过:

“我的做法是非旺季的时候就别播,把钱都省下来,把这个钱省到旺季集中打”

甚至更夸张:

“条件允许的话,隔天播,今天是零,把今天的集中到第二天去,明天就是会每个台都是我的广告。”

当时看到就震惊了,那时媒介还远没这么碎片化,且广告费相对充裕,却已经有如此聪明精准的打法。反观现在,可能就那么几个钱,有时候大家还像模像样地做[预热-传播-高潮],战线还拉得很长,哪有人记得预热的时候在讲啥呢?


第三步、成本、资源、风险共担

在推广之前,可以想想,谁可以加入来分摊成本、提供资源和共担风险:

  • 分摊成本:适合平台型产品,做营销IP,撬动平台上第三方一起出成本;

  • 提供资源:联动其他品牌、捆绑媒体或合作方一起出资源,把推广的效果放大;

  • 风险共担:投放广告媒介,以前更多是一揽子买卖。然而,基于现在广告业面对的艰难境况——广告主费用收缩、市场竞争激烈、多个平台有强烈变现需求。今年的趋势是,媒体也被逼得和广告主共担风险。

比如前段时间,某个卫视居然愿意为APP的激活量做承诺,并把条款写到合同,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对甲方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前提是必须做好防作弊措施。

 

序号2.jpg

品牌和效果广告到底怎么划分?

 

写到这个问题,压力有点大。

很多文章提及品牌广告VS效果广告,但一旦涉及具体费用怎么划分,基本都绕路走。的确,业务生态不同、生意阶段不同、老板喜好不同,很难给到一个放之四海的标准。但这次,想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

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本质上都是路径,一头是产品或服务,一头是消费者。

因此,可以从产品(服务)的属性和消费决策上来思考,到底走哪条路。

 

按照品牌差异性和购买参与度,消费模式可划分4个象限:

  • 品牌差异度大、消费者参与度高,比如购买汽车、奢侈品等

  • 品牌差异度低,但决策参与度高,比如购买家具或者家装类,以及某些生活服务。产品(服务)的品牌区隔度并不大,但对实际生活却有重要影响,所以购买参与度还是很高。

  • 品牌差异度大,决策参与度低,这被称为多样性消费,就是品牌有明显差异,但是决策成本很低,可以不断尝试,比如零食、个护用品等。

  • 品牌差异度低、决策参与度低,也就是习惯性购买。消费者既没有心思纠结,A和B之间也没多大区别,比如普通水果、纸巾以及一些简单工具类软件、小游戏。

 

针对这四种不同性质的商品(服务)。品牌和效果配比或许可以这么来分配:


第一象限的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来说,决策很不容易:会反复比较不同品牌的差异、优劣。

因此建议完全聚焦品牌投放,因为需要不断去强化品牌认知,影响心智。为什么不建议做效果渠道?因为消费者需要时间思考、分析,就算看到了引导立即行动的钩子,也很难马上行动。

 

对第二象限的产品(服务),消费者决策参与度也是很高,但是,市场上商品的差异度并不明显,也没有形成强烈的品牌区隔,比如瓷砖、茶叶、家政等。所以这时候渠道很重要,哪个渠道能有效触达,往往就能立即引发行动。

但最近也看到,有的商家也开始重视自己的品牌,因为能获得额外的品牌溢价。

当然,对这部分商品(服务),口碑营销也非常重要,在第6个问题会重点说。

 

第三象限比较简单,消费者决策成本非常低,顺手就买了。所以这部分主要靠效果营销。

但现在效果渠道的流量越来越贵,这类商品往往还面对着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利润更薄。所以转型也迫在眉睫。比如许多工厂开始做自有品牌。

 

第四象限里的商品(服务)具有品牌差异性,但对消费者来说,尝试成本很低,比如中低价位快消品、餐厅等。

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品牌认知,让消费者对这个牌子有印象、想尝试,一方面在渠道和效果上投入,增加被消费者接触和选择的机会。因此,效果和品牌并重。

 

当然这个划分还是要结合具体的公司战略、生意模式和资源优势。这里只是站在消费决策的角度,做一个探讨。

后面三个问题,主要聚焦在市场部#花钱#的领域,以三个典型项目为例,说明花大钱、中钱和小钱。

有人会说,市场部不就会花钱吗?其实,花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会花钱、能花对钱(能花大钱、也能花小钱做大事)的人数量非常少,尤其今年大环境不好,广告投放需要更谨慎和精细,对花钱要求更高。

 序号3.jpg

花大钱,今年要不要投综艺

先解释下,为什么单独说综艺赞助。

品牌广告中,综艺几乎是费用最贵、战线最长的投放项目,一般属于企业的重大量级投放。如果投得好,拉动效果也非常明显。

 

那么,要不要投综艺呢?在我看来,得考虑2个条件。

 

第一:如果产品(服务)一句话说不清楚,不要投综艺

赞助任何综艺,品牌露出的时间都很有限(和硬广相比),如果一句话都解释不清具体的产品\服务模式,那就千万别浪费钱。

 

第二条:如果预算不能支持至少一年的持续性投放,不要投综艺

这和投电视广告、OTV等曝光型媒体是一个道理。在消费者脑海里形成印象、记忆,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播一下,等于刚刚预热,火就撤掉了,水永远也开不了,前面烧的火也白烧。

 

如果这两条都满足,那么就到了最难的一条,投什么综艺?

有一条原则是,不要相信任何评估模型。

如果评估模型有用,早就没有那么多扑街的项目了。

其实对广告主而言,最忌讳的,就是押宝思维,如果预算只够押一个,那真的不要做风险巨大的事。


到底怎么投呢?给到几条真金白银的经验吧:


A、选头部项目的头部身份;选黑马项目时,可考虑中小身份

头部项目(收视率、播放量、话题度最靠前的综艺)一般是成熟IP,广告模式成熟,赞助商的权益等级也非常清晰。

从媒体来看,都会把最核心、最大的权益给到冠名,因为冠名的费用是第二身份的2-3倍。最多再照顾一下第二级、第三级身份客户。再往后排,价格其实也不便宜(好几千万),但广告资源完全被碾压。现在一档综艺的客户那么多,后面几个出现频率不高、曝光不足,很容易就被淹没了。

但为啥黑马项目可以花小钱呢?

第一,这部分项目往往是新节目,整体权益体系不够成熟,就算做冠名客户,给到的费用也不会太高,就算投入小预算做小身份,对制作方来说,也很重要,因为项目预算本来就紧张,能多一点是一点。所以,这就算只花了小钱,也能获得不错的广告回报。

另外,新项目也往往更愿意配合赞助方,开创一些新的广告形式。比如,我们去年和爱奇艺合作《延禧攻略》,这也属于黑马项目,我们尝试了一个新的形式,叫片尾彩蛋,尝鲜价很低,但效果非常好。

 

B、今年,一定关注政策导向!

政策支持哪一类、限制哪一类,非常非常重要。不一定要选政策倾斜支持的题材,但一定不要选政策限制的那一类。风险巨大。(说起都是泪……)

 

C、对于综N季的节目,要不要继续投?

有人说综N代第二季可以,第三季就不行了

这完全没道理。有太多反例。

目前,对综N季,有两个投放建议供参考:

  • 选秀类,如前面第N季大火或者出现顶级明星,后面第N+1季不选

  • 慢综艺,第一季大火,制作团队和卡司稳定的情况下,后面N季可继续投。

 

感觉透露得太多了,点到为止,自行领会哈。

序号4.jpg

花中钱,要不要拍片

这里说拍片,指的是【除TVC之外的片子】。比如微电影、最近很火的沙雕短片等。

拍片,说贵不贵,说便宜也并不便宜。

要不要拍?还得先想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拍片的作用是什么?


我觉得针对以下三种情况,拍片是成立的,能发挥作用:

1、推广新产品或服务

讲一个关于产品或服务的故事,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期待。比如之前衣二三的Vivien升职记,非常精彩地说明租衣的意义——穿得美美哒,能在职场一路绿灯、升职加薪。

2、品牌(产品、服务)升级或唤新

配合产品(服务)或模式升级,让大家对熟悉的品牌有新认知、新感觉。踢不烂那条就是典型的例子,熟悉的产品,不一样的气质。一条片子完美地演绎出探索和流浪精神,令人神往。

3、塑造品牌个性和用户共情

长线塑造品牌价值观,和目标用户共情。比如耐克的运动精神系列、SK-II塑造成熟女性独立性。

 

这三种情况对应的片子性质也不一样:

第一种、第二种最好完全围绕产品或服务,展开故事或场景。用什么标准呢?——如果脱离了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这条片子根本不能成立。

而不是仅仅扮演一个背景、或者植入道具。

第三种,只适合成熟品牌,并且品牌个性有大众认知基础。这类的短片不仅需要持续做,而且在精神内核上要有一致性,才能形成品牌主张。



举个反例,前阵子有个#共享爸爸#的微电影,片子本身拍得很不错。但这个故事离开特定的产品(品牌),剧情完全没受影响,因为只在片尾蜻蜓点水地关联了一下品牌。

那是不是符合第三种情况?很可惜,由于这个品牌还没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尤其品牌精神没有得到广泛的知。所以我们当讨论的时候,有80%的人完全没记得是哪个品牌做的,剩下几个人还记混了。

 

第二、用什么方式传播片子?

短片传播有时候比较尴尬,不像TVC可以投硬广。

投视频网站?那里内容那么多,谁看广告……

投朋友圈?点击实在很低

投微博?阅读量数据真的很水,而且微博是大家看八卦的地方

投信息流?典型效果渠道,不如直接要转化

……

所以,在想清楚是否拍片之前,先得想好在哪里传播。

如果没有找到适合的传播形式,拍片也是浪费钱

对于如何传播,也有两个建议:

第一、如果存量用户体量够大,而且能线上直接触达用户(比如日活高的APP),直接放自己平台播,肯定是最优选择。在平台推出的时候,最好能设计一个引导老用户分享的机制,比如利益刺激或者情感刺激,使片子在社交平台进一步扩散。

第二、存量用户基数不大,或者说是没有直接触达的渠道。最好能绑定一个话题做传播。这个话题必须是大家感兴趣的,通过话题,引导大家继续看视频,并在讨论中推动二次传播。 

序号5.jpg

花小钱,要不要做h5?

不要。

嗯,就这么简单。

原因也非常简单:

1、微信的限流和封锁越来越严格,尤其对于刺激分享类的。(这个说法来自tx内部某大咖)

2、短视频对娱乐注意力的分散,之前在朋友圈可能大家还爱看一些有趣的剧情类h5(比如我们之前做的猪你丫、猪小美),但现在,短视频更短、马上高潮。这一类H5也没有市场了。

这段好像有点少,那就再说几句,h5的本意是以小博大。如果不做h5了,还能用什么方法呢?

 

我认为今年有几种方向可以尝试:

(1)话题营销——聚焦在目标用户的情绪或痛点做话题,而产品或服务必须是能够提供解决方案。

比如妈妈们现在最烦辅导作业、最希望有人帮忙带娃,那么,如果有产品或服务能针对这些具体情境,给出解决方案,就可以结合妈妈的焦虑情绪做话题营销。


(2)游戏玩法——偏游戏的互动玩法,一方面有参与乐趣、一方面也会降低大家的警惕心

比如我们去年做的【中秋下雨、月饼免费】,我们中秋的月饼既是一个新品牌,口味也没有非常特别。但加入了这个对赌游戏,很多人都想试试——反正也要买月饼,在这里买下雨还能退款。一周内月饼就卖断货了。


(3)爆款图文——从天才小熊猫那篇长颈鹿开始,我觉得图文的春天又要来了。

一方面,图文非常适合社群、朋友圈传播,而且纯内容(没有刺激诱导分享机制)不太会触发微信查封机制;另一方面、各大新闻、资讯信息流,都开始尝试原生广告(伪新闻),也很适合图文传播。

我们尝试过,在信息流上推图文内容(伪新闻,文章里面有广告),获客成本比硬广低了10倍!


(4)短视频——留到后面单独说

 序号6.jpg

不花钱,花心思,怎么经营存量用户?

这是最近和聂老师讨论最多的话题。嗯,marketingcouple的日常就是讨论讨论业务(有时候还会吵几句)。不过他这个观点,我挺赞同:

当互联网步入存量用户时期,考验得不再是跑马圈地,而是谁能服务好自己的用户。

 

最近微信收紧了政策,做裂变增长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流量越来越贵、获客越来越难的环境下,口碑营销也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去真的好好想想,怎么服务好自己的老用户。

有人说,这不是一个老话题吗?

对,也不对。很多互联网企业,之前人口红利太大,流量获取太容易,太骄傲了,太没把自己的老用户当回事:比如,我们管用户叫流量,也把他们当做流量来管理,而并没有当作“人”:流量怎么经营,第一是刺激日活、复购,第二是用来拉新,但人不是这么经营的。人需要被服务好、照顾好。


举个例子,很多互联网企业,为了拉新,给予新人最强的优惠政策,但对老客:

“反正老客会消费,冷淡些也无妨”

事实上,如果眼光只盯着新客,老用户必定流失。很多公司确实是在一边不断获取新用户、一边不断流失老用户,根本无法构建起坚实的客户资产。

 

当人口红利消失、商域和公域流量越来越贵,不少公司也开始重视经营老用户。最时髦的是做“私域流量池”,大家都赶紧去开个人公众号、做社群、做个人朋友圈推广。当然不可否认,相比“撒胡椒面”,私域流量更精准,通过深度沟通,转化度也更高。但依然面临两个问题:

一、规模化和深度沟通之间的矛盾。一旦规模化运作,很难做深度和个性化沟通。

、经营和维护问题。如果没有持续的内容和互动引导,很多商家建立的社群最后都变成广告群,甚至引起反感。

在我们看来,真正的私域,不是建个群、做个号就能把用户圈进来、稳住,能不能占有这群人,取决于,我们和优质用户,建立起什么样的关系。

很多微商的社群做得很棒,能维护住忠实用户,用户的消费非常高。并不是因为建群这个形式,而是通过社群来做区分,对社群里的优质客户给予远超预期的服务。

如何经营自己的存量用户,这个命题很大,并不是短短篇幅能够说完整的。如果切分开,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锁定用户(超级用户)——构建护城河和利润池、第二部分是管理用户生命周期——创造业务增长点。篇幅有限,这里先谈第一部分:


第一,经营超级用户的目的,并不是要立即榨取这些用户的贡献值,而是留住他们,目的是在更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持续交易的关系,且让他们成为品牌的口碑传播者。


第二、经营超级用户的方法:

1、识别超级用户

2、建立偏袒体系

3、把老用户转化为忠实用户,把忠实用户转化为超级用户

 

第一步,不仅不能忽视老用户,还得从中找到贡献度最高的用户,进一步去区别优待:

“你是我们最看重的人,远非他人可比”

对大多数生意,70%的利润是由25%的回头客创造的。这25%的人是累计贡献值最高的人,他们应该是被偏爱和照顾的对象。同理,做私域也该如此选择,只针对这部分人群所社群和个性化服务,能最大化提升运营效率。


到了第二步,该如何偏袒呢?

先澄清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我们有针对老用户的会员体系,有积分、也有折扣和定期促销。

其实,很多成本白白浪费在这里。

不信?请问你记得自己在各平台的积分都有多少?

常见的情况是,并不怎么记得。当商家提示积分可以兑换的时候,才想到去兑换。

这就对商家就造成了额外的成本。但这笔开销用处并不大。

因为这25%的用户选择的本意,大多不是为了积分,也不是就冲着打折和促销。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些促销、折扣,他们往往也会来购物。因为看重的是产品或服务本身,才会产生这么高金额的累计消费。

相对于这些降价,这部分用户更在意的【我和其他客户不一样】——熟悉感、专属服务、定制化、惊喜……这些才能带来忠诚度和依赖感,并且引起自发传播。


举个例子吧,很多商家会在生日的时候给用户发优惠券,比如满100减20、满200减50……仔细想一下,当你生日收到这样一张券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呵呵,生日的时候还要压榨我,要我去买买买?!

然而,如果是一份有心的小礼物呢?是不是会分享朋友圈?


这里提一些针对会员模式的思考。会员本质上也是做偏袒,相比社群更规模化的可复制性。但是目前不少会员体系的设计,太过粗放和急功近利:

第一,只围绕着降价和优惠做文章,但降价未必就能提高用户的转移成本,因为竞争对手也可以轻易复制

第二、会员往往是一次性购买,缺乏成长体系设计(第三部分会展开说)

第三、会员维系弱,尤其缺少体验、服务和情感的加持。大部分会员的感知很弱

第四、超级用户更多是运营和客服的工作,其他业务并没有深度参与,导致体验是脱节的

 

第三、把普通用户升级为忠实用户,让忠实用户成为超级用户

成长体系是为奖励用户的持续交易,属于动态的管理模式。按用户的持续交易贡献值,划分不同的等级,给予完全不同的偏袒力度。

这种偏袒不仅是看得见的优惠,也是体验、服务、认同上的绝对不同待遇,比如航空公司的会员进阶体系——用天差地别的对待方式,偏袒最优质的常旅客。

成长体系运行起来,可以刺激用户不断使用产品和服务,去争取更好的偏袒;而如果用户一旦从上一个等级“滑落”,损失感会刺激用户赶紧行动,再“攀登”上去。因为从人性角度,损失永远更令人难以忍受。

”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成长体系不仅是偏袒的重要环节,还能够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相比降价和积分,更能形成真正的壁垒。

序号7.jpg

如何开垦流量洼地——抖音、直播、网红卖货?

说说大家感兴趣地话题:流量洼地——低成本挖掘到金矿的地方。

如何开坑这块洼地?

按人、货、场的逻辑,分享一些实践的经验:

人——如何找到对的人

无论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还是淘宝直播,MCN机构和达人数量都越来越多,该如何选择?

(1)优先选择按销售分成的达人(网红)。这意味着,第一,风险可控;第二,一般同意按这种分成模式的,对自己带货的效果通常有信心。

(2)总结出不同平台优质达人的评估模型

比如,微博网红的评估,关键在于真粉数量、真实互动量,我们一般从这几个维度来评估:粉丝结构,尤其使用iPhone比例;点赞、评论和转发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此验证数据的真实度。

再比如,对抖音来说,粉丝数并不重要,因为是算法根据内容优质程度做推荐。因此,我们评估的维度是最近内容的受欢迎程度、橱窗商品的销量等。

货——找到适合的产品

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网红带货、直播和短视频

至少得满足两个条件:

1、产品或服务利润空间足够大

第一、网红或达人一般都会要求给到商品全网最低价(越头部的达人,对价格要求越严格);第二,即使同意按销售分成,分成比例也不低,所以得保证有足够利润空间。

2、各平台对产品价格带要求不同

在短视频、直播平台,网红卖货大部分基于冲动消费的心里,因此价格敏感性非常强。行业内的说法是,抖音推荐的商品一般不超过100元,美妆、服饰可到180元、快手推荐的商品不超过50元(最头部达人或者超级垂类达人例外)、B站适合年轻人喜欢的产品,价格也不宜过高。

微博、微信公众号、社群的推广更基于粉丝粘性和专业度、信任关系,所以客单价一般会高很多。微博更适合具有大众知名度的商品;培育新品或小众单品适合在微信公众号和社群,加之小红书种草。

举个例子,某个抖音达人带货奶粉很厉害,奇怪的是,婴儿奶粉一般要大几百块。后来发现,她的推销阵地其实并不在抖音,而是把抖音粉丝挪到了微信群,在群里做成交。

场——阵地不易太多

从阵地看,每一块流量洼地都需要精耕细作,需要不断尝试和总结,也需要资源做投入。所以,建议把主阵地集中在1-2个。目前看来,红利最大的还是淘宝直播,因为直接强关联购物场景。

提醒一下,在开发流量洼地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短视频和直播的局限性:一、用户往往只对推荐商品感兴趣,关联销售会比较弱;二、几乎没有长尾效应,很多都是一次性消费。

那么,网红的意义只在于直接卖货吗?

我觉得并非如此。

第一、找到和品牌调性一致的达人,深度合作,比如背书、开发联名款等,在转化粉丝为用户的过程中,不仅能实现销售转化,也能培养忠实粉丝,效果远比只做一次植入更明显;

第二、在用户数据打通的基础上,配合其他品牌和效果媒介推广,网红往往能能起到种草和助推的效果。比如做明星同款或者品牌植入,联动网红强安利,能够充分放大效果。

最后再说个结论 ,对绝大部分产品或服务来说,做官抖都是一件性价比很低的事,因为抖音基于内容而非粉丝推荐,对内容创作要求很高,不确定性也强。

只有一种情况是,专业属性很强的成熟品牌,用抖音来做知识科普,第一、这类视频更容易制作,成本低,有的时候甚至不用实拍;第二、能够塑造品牌在该领域的专家形象。

序号8.jpg

市场人的护城河是什么?

2019年,对市场人来说,无论甲方还是乙方,作为花钱一方,挑战和压力都相当大。

其实,未必不是好事。说实话,这个行业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之前的增速掩盖了很多问题,但现在会暴露出来,对真正的能力者,反而是机会:

”混乱是阶梯”

那么,市场人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我觉得是底层能力+核心能力+可复制性。

底层能力是用户洞察和敏感度。说到底,市场营销的核心,是去影响人的大脑和行为。

数据也是理解人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逻辑思维能力也很重要,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里,如何最快理清思路,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步骤。

核心能力根据长板理论而来,是所有能力中的最强项,比如策略、创意、数据分析、商务拓展等。

面对变化的趋势,完全转型或者是去攻坚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是性价比很低的事情:

”短板买别人就行了,何必要自己做短板呢?“——任正非采访

不如去琢磨,怎么把原有的优势挪到新形态下:

可复制性,就是核心的能力在一个新的环境里,能否快速适应和成长。

比如,导购成为了带货主播

比如,记者和编辑做成了自己的公众号

比如,传统媒体人从电视台转型到视频网站

……

对市场人而言,如果拥有足够优秀的核心能力,并且把核心能力和当下的新环境、形势和业务结合。即使在更糟糕的环境下,也能成为从容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人,确实很少。

看到太多人,在marketing工作中更多是协调或者项管的角色。底层能力+核心能力都没有打磨出来,尤其是对用户的理解、洞察。然而,就像巴菲特在谈及企业护城河所说,最常见的虚假护城河是有效执行和卓越管理。

对市场人而言,我觉得也是同理。单一执行力、管理协调能力越来越难成为坚实的竞争壁垒,因为在一个更开放、多元的人才市场,不具备强稀缺性。(当然最top管理人才除外)

而可复制性,更加难得,不仅看得清趋势,还需要找到自身长板和趋势的结合点,并加以不断打磨和锤炼。

一起修行吧。

祝愿市场人在糟糕的年份里,也能处变不惊:

风雨江湖路,御风策马行

来源:芋艿和猫说(ID:taro_cat)

“两个在了很久并且一直会在互联网营销第一线的人,对marketing的感悟和思考,以及也有关于生活的小分享。可能更新很慢,但是一定很用心。喜欢就关注一下哦”

运营那些事儿
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
收藏
评分

综合评分:

我的评分
Xinstall 15天会员特权
Xinstall是专业的数据分析服务商,帮企业追踪渠道安装来源、裂变拉新统计、广告流量指导等,广泛应用于广告效果统计、APP地推与CPS/CPA归属统计等方面。
20羽毛
立即兑换
一书一课30天会员体验卡
领30天VIP会员,110+门职场大课,250+本精读好书免费学!助你提升职场力!
20羽毛
立即兑换
顺丰同城急送全国通用20元优惠券
顺丰同城急送是顺丰推出的平均1小时送全城的即时快送服务,专业安全,准时送达!
30羽毛
立即兑换
运营那些事儿
运营那些事儿
发表文章43455
确认要消耗 羽毛购买
请回答2019,市场人共勉吗?
考虑一下
很遗憾,羽毛不足
我知道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

我知道了
恭喜你~答对了
+5羽毛
下一次认真读哦
成功推荐给其他人
+ 10羽毛
评论成功且进入审核!审核通过后,您将获得10羽毛的奖励。分享本文章给好友阅读最高再得15羽毛~
(羽毛可至 "羽毛精选" 兑换礼品)
好友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