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广合作
联系“鸟哥笔记小乔”
#数字营销#
微信的弊端有哪些
好问题
“微信”有哪些弊端??微信的危害?微信给我们带来哪些弊端?
Alben
提问日期:2023-06-09 | 浏览次数:2401
关注问题
举报
1人赞同了该回答
  微信大行其道,但是笔者是坚决地反对微信滥用的人之一(我是感到荣幸的,因为很多高校老师、教授级的老师也认识到微信的危害)。但是,在取代微信的工具出现之前(即社会交流的另一种需要形式),微信还将大行其道。微信有着超多的好处,但是微信的危害也不少。我用微信,但是我只看亲戚的微信,其余一律不看。为啥?求投票的、晒丑照的、拉人马的、买东西的,还有臭显摆的,最让人反感的是工作信息,什么工作任务、必学文件、信息告知(下班了,别来骚扰我)……好吧,客观地讲,这是历史变革的阵痛吧。   声明:以下内容整理自网络,只进行简单的罗列,并未进行整理(仅添加了标点符号),原作者应该不会向我来要版权费吧。   社群原指在某些地区或领域内发生联系的一切社会关系,也用来表示一个有相互联结的网络。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自媒体可以自由的对外发声,信息通过体育场式社会进行网状传播,不同地区领域内有某些共同特质的群体也可以轻易的集中到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互联网社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睡觉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浏览朋友圈,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也是刷微信,甚至朋友之间已经不再交换电话号码而只保留微信号了,微信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旦当微信出现系统问题无法发送消息的时候,整个社会都陷入社群焦虑和恐慌之中。   (1)经常查看手机关注是否有消息更新或有朋友找,导致分心,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   (2)经常需要回复信息,但大多数无重要意义,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3)不看微信容易产生焦虑,导致精力无法集中。   (1)微信里的各种热门贴,不乏大量杜撰的恶意的帖子,容易通过朋友圈不加思考和证实的大量转发,造成恐慌和不良后果。   (2)微信里有大量商家的推销广告和各种心灵鸡汤,通过朋友圈大量转发,制造大量垃圾信息。   (1)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刷微信,容易使颈椎发生病痛,眼睛充血严重。   (2)行走时或开车时,低头刷微信,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1)长时间关注微信,导致对身边人的关心和直接交流减少,容易增加隔阂,导致关系不和睦。   (2)微信回复的慢,以及回复的短,如呵呵、哦、恩等,都容易给对方造成一种冷淡的感觉,会减小继续交流的意愿,恶化朋友关系。   (3)家中的长辈一般不使用微信,容易导致和长辈们的关心和交流沟通的减少。   (1)很多人,将微信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本,晒旅游照、晒各种证件、晒个人照片,以及各种个人信息,容易让坏人利用这些信息。   (2)女性用户容易被陌生男士骚扰。   上文来自百度文库。   微信作为人们连接彼此的一个通道和平台,滋生出许许多多的群体,也就是微信社群。微信现在的五百人群甚至千人大群本身就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点的人集合到一起产生的,它本身就可以算做是一个社群,由于信息流通的便捷性,这些社群里的人很容易互相影响并产生强大的舆论传播力。   在微信圈里我们总是经常看到类似的信息流传,像“爱心转发救救那些可爱的小狗”“苹果6手机不在大陆首发的黑幕是苹果公司看不起中国”,乍看下去骇人听闻,却绝经不起仔细的推敲。然而由于社群的轻信和盲从性,这一类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被传播最广泛,传播速度也最快的。   正像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社会学名著《乌合之众》中所说:“一个社群总是容易受到暗示,并且非常轻信的。他们总是处于一种期待被人注意的状态中,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暗示。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他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   群体具有冲动的和非理性特征。当某个事件成为网络热点时,网民总是能快速形成众口铄金一边倒的舆论场,而无法冷静理智思考。例如2011年在姚晨凌潇肃离婚事件中,只是因为有人说姚晨的丈夫凌潇肃找小三,网民清一色全部都站到姚晨的立场上去口诛笔伐负心郎。而当三年后有人爆料说其实是姚晨当年婚内出轨在先,又有无数人全部都跑去打骂姚晨。而这无数人当中,就有很多是当年去骂凌潇肃如今又跑回来骂姚晨的。   除了各种似是而非的传言,微信朋友圈还大量充斥着类似“首富马云曾经说过的话”“张爱玲说女人不仅要长得漂亮还要活的漂亮”之类的心灵鸡汤。这些文章和语录有很多都是粉丝假托和杜撰出来的赝品。而假托的主角就是网民心中的“男神”和“女神”,在网络社会中,这些像神一样的偶像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微信朋友圈是由相互联结的熟人构成的,是社交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化的桥梁。在微信的社群传播中,谣言不再止于智者;人们会选择性失明,不仅对谣言失去鉴别力,而且还会推波助澜。所以说,微信会造就低智商社群。   微信和微博的区别在于:微信是强关系,微博是弱关系。“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这句话更适用于微博,微博的多对多与开放性使得一条谣言虽然可以快速的大范围传播,但生命周期往往很短,“智者”们会通过评论及转发的方式快速结果谣言。微博的传播模型、谣言与辟谣信息的相关性也决定了以下效果:谣言造成的影响与辟谣信息传播的效率正相关。朋友圈都是自己认识的人,对传播者的品行、习惯有基本的了解,而微信群经常是由一个人把他认识的一些朋友拉在一起,以组织者个人为中心,其他成员不一定相互认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朋友的朋友。   朋友的朋友亦是朋友。在微信转发谣言的人比微博更加不可理喻,原因是他的行为基于朋友间的信任,微信把社交群体命名为朋友圈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三人成虎讲的是弱关系之间的重复传播都可以摧毁强关系的信心,熟人间的以讹传讹则更具病毒传播的力量。   个体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屏蔽部分个人属性,取而代之的最重要部分就是集体无意识。   本能的、感性的情绪极易在群体中传染,而理智的、冷静的情绪则很难起作用。这在微信群中也是如此。微信社群虽然一般都比较小,但由于相互间存在一定的信任基础,所以情绪传染度会更高,谣言也更容易被轻信。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当然也会被“冷静的智者”关注到,但同样是由于“朋友的朋友”这个特殊关系,使他们或者视而不见,或者被胁迫附和,这导致谣言在微信社群中更加畅通。   微博的火爆靠的是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他的“意见领袖”,单向关注来获取他希望看到的信息和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观点。而相对封闭的微信只有互粉才能出现在对方的朋友圈中,习惯了在微博中像挑萝卜白菜一样选意见领袖的人们多少会有些不习惯,此时如果社群中出现了一位身份为“朋友的朋友”的活生生的心仪的意见领袖,其影响力会瞬间放大。   就算社群中没有高质量的意见领袖,习惯了当听众、懒得思考的人们也会矬子里拔将军,“推选”出替他们思考的人。   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言:“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条的创立者之所以能够立住脚,皆因为他们成功的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他们使群众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随时准备为自己的偶像赴汤蹈火。”   互联网的存在让这种“宗教”的创立更加便捷。成为“神”必须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包装后被推上舞台站在聚光灯下,其一言一行都需要满足一个特殊群体膜拜的心理需求,这一群体对自己崇拜的“神”五体投地,誓死捍卫自己“神”的光辉形象,只讲喜欢不讲是非,这一群体就是低智商社会催生出来的“脑残粉”。   勒庞描述的传统社会的信徒和网络社群中的脑残粉并无二致:   第一,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一点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第四,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   第五,信徒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马航飞机失联还是钓鱼岛争端都无法引起网民的持续关注,吸引网民眼球的是娱乐新闻,互联网时代造神更加容易,新神偶像层出不穷,娱乐正在改变中国。   微信作为一个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已基本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快餐式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人们越来越懒得思考,也没有时间思考。   移动互联时代,社交方式不断出新,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将会越来越容易。未来将会将会经历一个社群爆发的时期——机构、团体甚至公司都会向虚拟化倾斜。   今年Facebook的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0亿,而微信的用户也已超过6个亿,其中有一亿是海外用户。按照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说法:如果Facebook是一个国家,Facebook共和国的人口数将是世界上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国家所有公民都乐于把他的个人信息和私生活完全公开。   以上内容来自人民网-强国论坛冬季下的暴风雨发的文章。   1、微信公众号的很多文章未经过审核和评估,作者和转发者无需负文责,因此良莠不齐,很多文章都是作者廉价思想的贩卖,不深入,不系统,容易以讹传讹。   2、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感性强,逻辑性差,无法表达需要用数学语言、数学公式描述的思想。   3、版权意识差,很多文章都是盗来的,甚至移花接木,断章起义,强奸原作者原文。   4、缺乏交互,不同意的意见无法反馈。减少了人和人之间的直面交流,加速了老龄化家长与子女的感情交流。   5、微信讨论是一种无法溯源的讨论方式,作者无需对自己言论负责,像茶馆,像澡堂,缺乏思想体系的提炼,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6、微信系统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机制,后台能知道你的一切行踪,使用者却无法获得想分析的大数据。   7、微信支付降低了人的延迟幸福感,加速了人类物质欲望的满足过程,将获得物质一刹那的那种幸福感提前到了拍下的那一刹那,导致大量不理性消费,浪费了大量资源。   8、微信是一种被动式的快餐学习方式,信息被强塞,思维被引导,挤占了主动阅读,主动批判思考、亲自动手实践的时间,不利于思想家、实践家、发明家、运动员的诞生。   9、微信造成的封闭,使得国人获取信息的通道趋于同质化,特别是世界其他国家普通人关于科技、道德、法律、宗教、日常生活的想法和思潮难以直接获取,使得中国人走出去时,难以与当地的思维模式融合,做出对方无法理解的举动。   10、微信正在悄悄抹杀人的个性,悄悄地统一人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朋友圈子……将人类逐渐地机器化……   以上内容来自科学网徐志刚的博文   “我每天都看微信,但是我不知道看它的目的是什么。”   “我上微信是出于一种安全感,一种让我感觉自己跟朋友很近、跟这个世界很近的安全感。”   “看别人的生活和故事,虽然这些跟我无关。”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微信每天已经占据了我两个多小时的时候,我纠结了。”   “微信一开始让我感到新奇甚至是神奇,现在却让我迷失了!”   “习惯而已!”   最近土妖在周遭的朋友中,做了一个小调查——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以上是朋友给出的一些回答。实际上,很多朋友并不是“离不开”微信,而是没想过“为什么要离开”微信。一定程度上,没想过离开,比离不开更严重。可以说是中毒更深。根据媒体的报道,如今微信的用户数已经超过了6亿。在微信的世界里,同样是人生百态。按照朋友们的反馈,土妖对五种典型的用户群体,进行了一个总结,请各位对号入座。相信,看了以下五种微信族群后,你会发现,微信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重要。   第一种、显摆族   虽然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你我都是俗人,俗人在世,不过名利。因此,微信上就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显摆,只不过有的人显摆得隐晦点,有的人显摆得赤裸点而已。很多人,十天半个月都不见说一句话,但凡发声,要么是和业界的某位大佬对话合影;要么作为XX嘉宾参加了什么会议;要么是接受了CCAV的采访,你不信?我特意截个图给你看,而且特别强调,“这图是别人截的,我自己是从来不看的”。相比这种扭扭捏捏的显摆,土妖更喜欢干脆利落的炫富。无论是巴黎、米兰、纽约、东京,还是LV、古驰、江诗丹顿……老子/老娘就是有钱,你管得着么?!   第二种、拍照帝   时光是记忆的橡皮,唯有拍照才能留住你我的靓影。于是微信上有一批人天天就是拍照,甚至活着就是拍照。你说人家在五星级酒店吃个鹅肝、松茸、鱼子酱啥的,拍个照也就算了,咱们就吃沙县拌面、成都酸辣粉、杭州小笼包、西北凉皮的人,拍个啥劲?!当然,吃饭只是一个方面,包括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家人朋友、同学同事,通通都得拍。生命不息,拍照不止!   第三种、推销王   中国有个词语叫“杀熟”,实际上比杀熟更好实践的,是“杀半生不熟”。而微信,就是这种“杀半生不熟”的绝好场所。你说关系很熟吧谈不上,关系不熟吧,又认识。杀生杀不成,杀熟又于心不忍,杀半生不熟最合适了。于是各种加粗加长、延时持久、丰乳提臀、美白增高、欧美代购、办证办照、绿色食品、土鸡土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微信潜行推销者提供不了的。   第四种、成功学+鸡汤学+人生顿悟   在微信上,有很多人,总想抓住什么方法妙药,从而一朝成名,腰缠万贯。这种需求也催生了很多成功学、鸡汤学、人生智慧学的布道者。于是你的微信里就充斥着各种成功学大师、成功学名言、成功学书籍、成功学光盘;天天都是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陈安之、翟鸿燊、李践、余世维、刘一秒、朱芮萱……等等一堆听说过没听说过的名字;成功学秘籍如《成功的奥秘》、《360天让你成功》、《成功从这里起步》、《出人头地的捷径》一本接一本……   如果读了成功学,仍然不成功怎么办?   不要着急,微信里还有熬鸡汤、说感悟的人,喝几碗鸡汤下去,保证你又满血复活。不信你现在就读几句:   1、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2、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随人愿。   3、该失的,洒脱地放弃。都得,一定是他人为你放弃;都失,也太对不起自己。   4、成熟不是人的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   5、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6、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   7、真正能让你倒下的,不是对手,而是你绝望的内心。   第五种、“交朋友”   都说陌陌是约炮神器,其实微信也不遑多让,没办法谁叫人家微信的盘子大、用户多呢。这一点,无需多言,也不方便多说。现在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微信约炮的攻略、实战经验、心得体会,等等不一而足。光从这一点,就可知有多少人在微信上躁动着。尤其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微信成为了释放荷尔蒙的最佳利器。这个特殊的功能会对目前的中国式婚姻造成重大的冲击,因为中国式婚姻大多不是以爱情为基础,而是以关系为纽带。   第六种、跟风者   以上五种类型的用户,虽然目的大相径庭,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人家至少有个追求。但是跟风者用微信,却连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有可能是关注朋友的动态;有可能是想了解一些新鲜事;也有可能就是为了跟风,不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诸如此类,似是而非!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位朋友一样,“我每天都看微信,但是我不知道看它的目的是什么。”   微信是个名利场,微信是个下水道,微信是个迷魂阵……微信是一片森林,让很多人迷失了!少发微信,多晒太阳;少看微信,多看好书;少上微信,多做运动;少聊微信,多和朋友见面!   以上内容来自360doc某人的转发。   微信视疲劳:跃居全球第一职业病   过去青光眼、白内障都是以老年人为主,如今20至30岁就患上青光眼、白内障的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就是微信与互联网的发展让更多年轻人有了过度的视觉疲劳。   长时间使用微信极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从而引起视力及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烦躁等,这些问题统称为微信视疲劳综合征。长期从事视疲劳缓解研究的专家胡向明表示,90%以上的微信用户患有该症状,它同时也是目前美国及全球排名第一的职业病。   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马路上往来汽车的车灯,到室内装修、家庭照明,再到几乎人手必备的微信、手机以及平板微信……无处不在的光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微信光污染引发的视疲劳综合征,让长期使用者深陷“现代病”的泥沼。与之对应,视觉光环保产业作为一个低碳高科技产业,发展脉络却逐渐清晰起来。行业人士建言,可通过鼓励原发创新,将之列入战略新兴产业等方式,扶持这一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呵护更多人的健康。   无处不在的光污染   供职于天津一家广告公司的李浩不久前购买了一台平板微信,爱不释手。工作之余,他几乎每天都要捧在手里几个小时,读书、玩游戏、看电影。可时间一长,李浩却感到有些不适,颈部酸痛、眼睛干涩不说,连视力也有明显下降。   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与李浩有着同样感受的都市白领越来越多,这使得光污染的问题更为凸显。事实上,与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有形污染相比,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普遍存在。人眼视觉细胞受到过度的光刺激,往往会造成视觉疲劳及综合伤害,包括近视、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   光污染最初是由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提出。天文学家发现,近年观测点能观测到的星星越来越少,这是城市夜光干扰造成的。后来生物学家又发现,光污染对鸟类、昆虫、植物都有很大影响,包括一些鸟类在夜间迷失死亡,昆虫过度繁殖等。   由于不易被发现,光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正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尽管过程缓慢,危害却越来越深。当今社会,人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不论白天还是夜晚,看到的光大多是人工物品反射光,光污染也随之迅速蔓延。   干眼症是春季常见的眼病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说,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约有一亿人患有干眼症,而干眼症的四大症状之一就是有畏光感。   胡向明是天津明道慧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指出,目前光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第一大污染,特别是微信光污染引起的微信视疲劳综合征尤甚。   “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越来越多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大都在20岁到40岁之间、中等学历以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微信。”胡向明认为,过度的视觉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也是“过劳死”的诱因。   与视疲劳伴生的“现代病”   视疲劳对于视力的影响毋庸置疑。专家指出,一方面,过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可引起眼调节痉挛,造成假性近视,并有可能引起度数加深;另一方面,由于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减少,再加上大部分在微信屏幕前工作的人都是处于空调房里,眼泪里水分更容易丢失,泪水相对不足会引起眼睛干涩、结膜充血、刺激性流泪等症状。长期如此,严重者可导致眼泪水分泌不足,形成干眼症、慢性结膜炎等。   视疲劳还会对心理造成危害。北京大学眼科教授、中国防近专家组组长李淑珍向本刊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她的儿媳妇从事证券行业,平时工作依赖微信,一天下来非常疲惫,下班回到家后都不爱理别人。然而在使用了一款缓解视觉疲劳的产品后,儿媳下班后开朗了许多,也有精神聊天了。“没想到这种产品还能促进婆媳关系。”李淑珍认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光污染带来的危害。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学组副组长孙旭光说,微信视疲劳也叫“屏幕终端综合征”。尽管医学界目前对它的界定仍有争论,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办公室白领“视疲劳”,无疑会影响到其思维能力、工作效率;司机的“视疲劳”会引发交通堵塞,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孙旭光说:“即使视疲劳不直接威胁生命,可是终日失眠、精神萎靡、情绪低迷的生活,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视屏工作者中60%感觉视疲劳、视力下降,20%至30%有骨骼肌损伤等症状,而且视屏工作还有三大隐患危害:长期接触微信带来的视觉紧张;边操作边思考易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微信桌椅高度不合适及坐姿不正确等使腰背肌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早期腰背肌紧张、腰肌劳损、颈椎紧张、腰痛和“颈肩腕综合征”的出现,都与视屏工作有关。   有专家指出,过去青光眼、白内障都是以老年人为主,如今20至30岁就患上青光眼、白内障的屡见不鲜。而且白内障大都从中间长起,直接阻挡视线。其主要原因就是微信与互联网的发展让更多年轻人有了过度的视觉疲劳。   以上来自豆瓣,原文为《电脑视疲劳:跃居全球第一职业病》,我用“微信”批量替换了“电脑”。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工具,本该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之余发挥补充身边社交不足的功能。而这个应该在下班或放学后,打发无聊时光的工具,却被使用它的人赋予了超越其能力的功能。工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让人成为工具的附庸。工具也有其使用范围,超出了其范围的使用必定会产生危害。其实,大多数使用微信的人是想通过微信增进朋友的了解和情谊,开拓新的朋友圈,而实际上这真的早已超出微信本身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将自己的生活圈划分区域,核心区是自己和亲人,其次是最好的朋友、朋友、认识的人……对于核心区的亲人和最好朋友,要增加关心和面对面的交流或电话联系,然后积极参加身边 的各种社交活动,最后才是用微信拓宽社交网络和补充这些活动的不足。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不然容易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写在最后:合适地使用微信,让微信和其他聊天工具回归到其本原吧!
发布于2023-06-09
1
0条评论
3收藏
1人赞同了该回答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止到2015年的第一季度,已经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的标志有着它多方面的优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第一,“微信”方便了人们的沟通。“微信”将人们的沟通距离缩短了,从以前的长途电话,到以电脑为平台的视频,到“微信”随时随地的视频聊天,这种转变让人与人的沟通更快捷、更及时,更有情境感。   第二,“微信”作为公共媒体还有大量的信息方便人们阅读。健康、文学、管理、时尚等各个方面的咨询通过公众号、订阅号等媒介向用户进行推送。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特点,计算机会根据用户阅读内容分析出用户的兴趣点,进行更有针对性信息推送,更能够符合埋毕宽用户的需求,更方便、更有效。   第三,在“微信”日渐发展后,通过微信的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实现购物、消费的电子化,甚至现在的一些迷你超市、小吃店都接受微信支付,这种消费方式比传统的现金和刷卡都弯亮有优势,也逐步成为消费的重要形式。   但是 “微信”使用的弊端也随着其功能的不断强大开始显现出来。   第一,“低头族”的壮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被拉大,人与人即使面对面也会盯着手机屏幕,不愿直接交流,影响了身边的亲情和友情。   第二,长期摆弄手机、身体保持一个姿势使得很多人的颈部、腰部出数改现不适,影响身体健康。对青少年的视力影响也不可小视。   第三,大量的信息充斥下,信息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大量传播。“微商”刷屏、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成为影响朋友关系的一道沟壑。也快餐式的信息获取方式加重碎片式阅读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的不良冲击。   因此,如果想让“微信”真正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需要公众自觉认识到它的利弊,国家也要介入监管,让电子设备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发布于2023-06-09
1
0条评论
1收藏
0人赞同了该回答
  原标题:微信给我们带来哪些弊端   易天博(14岁)   近年来,手机的普及带给了我们极大的便利,各种社交软件也随着层出不穷,比如微信。但这些“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与快捷的同时,是不是也存在弊端?   在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发明之前,距离远的人们互相传递信息,都是通过书信的方式,由邮递员和邮局工作人员互相传递,近一点的话要两三天,远一点呢就要一周都不止了。而且,邮递员不是超人,总会有送错的时候。但写书信也有不可替代的好处,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字水平。在宁静的写作氛围内,把自己想表达的冷静思考写下来,这里边是有一种韵味的。所以说,书信虽然不太方便,有时可能还误点事儿,但写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心与心的交流。   微信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它既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又像是雪山上的一个雪球,雪球和水滴越来越大,最终势不可挡!微信虽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步,甚至不用出门就能够获取一切资源,微信支付、微信微商、生活缴费等。但是,它的弊端也随之显现。足不出户就能办各种各样的事情,看起来是好事,实则不然,长久待在家里,不仅会失去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能力,而且容易越来越暴躁,身体素质下降,视力下降。此外,人们会变得不会写字,错别字满天飞,还美其名曰是时尚的“网语”。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管控”自己,伴随着这种高科技软件的进步,就会是我们身体素质的退步,我们美好心智的退步……   微信极大地方便了我们,也使我们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让微信时代更加美好,更有效地帮助人类,我们才对得起它发明使用的初衷!   本文作者男,出生于2003年2月,现就读于北京一七一中学初二(2)班。   责任编辑:
发布于2023-06-09
0
0条评论
2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