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的人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What?难道说聪明的人没有尊严?NO,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聪明的人会把“自己”和“自己的观点”分的很清楚。
所以,当下次你在工作中开会的时候,遇到别人否认你的观点时,先不要着急采用“红灯机制的思维”,要刻意的管理好自己的大脑,学会给自己“大脑”思考的空间。
让大脑设身处地的换个角度想想,这件事情是否合理,是否对自己或者团队的结果导向有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慢慢的读懂“红绿灯”思维,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又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也许在工作场景中,总有人会这么对你说:“你这个东西做的太差劲了”,“你写的方案就这样”,“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相信这个时候,自己已经开始“火冒三丈”的想怼回去了。
如果我在你身边,我会告诉你,“淡定”,别人说的未必是错的,你做的也不一定是对的,因为“评论”是一场无意义的斗争。过程固然重要,但是结果可能才是你最终的KPI。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有感触,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从来都不绝对是你低着头努力的工作,而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你是不是有“红绿灯”思维,真的非常重要。
01、关于“红绿灯”思维
智远认为:掌握了红绿灯思维,你可以完全控制住“自己”和“自己的大脑”,并且能用意志力去控制它的举止,它的思考方式,让自己在做决策的时候更加冷静,清醒,并且做到结果导向的判断。红绿灯思维适用于所有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意识知道,并且“解锁”这个思维方式。“绿灯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当自己遇到一个新的观点或者别人给予反馈的不同意见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真棒,我应该怎么去利用这个观点做到价值最大化呢?这不仅仅是“情商高”的表现,在现实工作中你可以观察到,有“绿灯思维”的人,心态也更加的开放,也敢于正视并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他们更倾向于聆听别人的想法,然后利用这些想法,做出有效的判断,并让自己进步和改变。现在这个时代,是学习最好的时代,图文,短视频,都在每天给我们摄入“大量的知识”。只要自己想学习,总会有很系统的知识给我们准备好,那么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问题了。自己如果抱着“绿灯思维”,你会发现认知会迭代很快,思考方式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得更加的深度,凡事都会认知思考“底层逻辑”。绿灯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成长型”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自我的观点”之内,而是愿意打开心扉的接受外界的“反馈”。而具有绿灯思维的人,则能以一种开放心态去接受新鲜事物,努力学习,融会贯通,把每一次“别人的反馈”都当做自己成长的机会。
比如你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肯定是假的,怎么可能?”“我工作这么长时间,还不知道这些吗?我还需要你教我么?”“你这个小年轻知道什么?”这些人就是典型的红灯思维的人。遇到跟自己不一样的观点,不能直接理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直接拒绝的”,在细微处,你可以观察到,他们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不愿意做出改变。这些人群最喜欢的就是:“一边抱怨”,“一边得过且过”。红灯思维的人通常比较“固执己见”,因为他们不想自己的“思想“或者“判断理解的事物”,在经过大量的付出后,被人瞬间推翻,这样自己的内心就缺失了“安全感”,因为它不知道要相信什么。这本质其实是一种“个人的保护机制”,行为学家的奠基人阿基里斯曾经总结认为“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防卫的心理本质会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观念,对于自己而言,其实“暴露自己心中真正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比较担心它是错误的。然后如果一旦形成这样的“循环模式”,你会发现,红灯思维的人就会“固执”,不愿意接受外界的信息,或者急于寻找各种”方式“,来推翻别人。如果自己推不翻,就会出现“生气”,“不予理会”等情况,这对于思维的成长来说,是非常的可怕的。笔者曾经就有过“红灯思维”,这种思维久了,自己也会出现大脑上的病态表现。认为外界很多事情都是针对自己,不愿意接受反驳,后曾意识到,这些都是自我意识的防卫和掩饰罢了。答案就是“红灯思维”,成长和努力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人都需要进步,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却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够做到的真正原因。02、“意识”影响着行为
智远认为:很多人之所以焦虑的本质原因是得不到“认知层面”的升级,运用猎豹CEO傅盛的“认知三部曲”形容便是: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有“红灯思维”的时候,自己做绝大多数事情基本不会做到有效的思考甚至于反思。当自己知道大脑有“红灯思维”的时候,那么下次在开会时,大脑意识就会有效的做触发的机制,让行为做出提醒的动作。通过大量的资料了解,简单的概括,智远认为意识形态产生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集体性影响的。个人意识形态的形成包含的先天性教育,家庭背景,社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个人的意识形态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形态。当然这个形态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所有事物的判断,而红绿灯思维的形成就和这个方面有着巨大的联系。若一个人想要建立好自己的意识形态,就必须对所有的事物有正确的认知。为什么有的人在会上大声的反驳别人对自己提出的质疑,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观点,本质除了目标导向问题以外,就是大脑“意识形态”所影响的,然后触发了“行为”机制。
一个错误的意识形态会导致自己的思维认知方向都是错误的。当然,对所有事物认知的错误,就会把一个人引入到错误的道路上,由此可见,个人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对一个人的认知有多么的重要。群体性组织或者某个事件的发生形容“集体意识形态”是再好不过的一个“说辞”了。群体效应其实就是“羊群效应”,也称之为“从众心理”,那么我们在群体中,为什么会有“红灯思维”的出现呢?因为大脑本质有一种“自我的保护机制”,它会本能的暗示你,只有自己选择的方向才是正确的。一旦在群体中遇到与我们的思维不同的东西,大脑就马上调取自己的认知,或者经验,还是证明别人是错的。这种机制是与生俱来的,十分强大,而且你也不好说它是愚蠢还是聪明,如果说它愚蠢,是因为这种保护机制会让你很难改变现在,很难开始新的,甚至于更好的事物接纳。对于一个人,哪怕你已经让他知道了,这个改变是有益处的,没有坏处,他也很难做出改变,为什么?因为要打破他原有的意识和认知。不管是从个人角度,还是群体角度,这就是意识改变认知,认知支配行动,行动带来结果最好的折射了。
智远认为通过大脑意识形态反射的指令,驱动自己的肢体,语言带来的行为反射,可以称之为“行为形态”。影响着我们个人的行为因素有很多,比如日常生理过程会影响行为,例如“自己口渴”需要喝水,认知过程也会影响行为,比如我很想赢得比赛,那我就会刻苦的训练。社会认知也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比如在群体活动中,我们有时候会去从众,无意识过程会影响行为。当然有些可能不需要费用很大“意识”的,比如“眨眼睛”,但是它确实发生了行为形态在“红绿灯”思维中,其实展示着自己的态度,由大脑意识CPU的反射,导致自己的行动产生变化。行为形态的第一个方面隐含需求点是“自我展示”,当我们不希望别人觉得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的时候,多数人就会倾向于伪装自己的态度。这是最初级针对行为影响态度,意识影响着行为的解释,但是很明显这样的理论也有很强的局限性。行为形态的第二个方面的隐含需求点是“不协调理论”,当一个人意识,态度,行为有所差异的时候,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比如开会的时候,他就会感受到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为了缓解这种感觉,他们的意识,态度就会转变成为行为,比如“多说话”,“否定别人”,“小动作等”。意识影响行为形态的第三种常见的隐含需求是“决策后的不协调”,我们多数人在做出一个决定后会更高的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损放弃的选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你去求职,突然收到了多家公司的offer,那么在你决定要去哪一家公司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家公司整体都比其他家好,即使自己在正式决定前一直无法下决心,认为这几家公司各有优劣势。“意识”影响“行为形态”的第四种常见的隐含性需求是“认知失调”。当在某个场景下,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起冲突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感觉到“紧张”,这个时候“认知”就会失调,自己就会默认启动保护机制。总结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意识”影响“个人形态”,而个人形态又是一个人的“脸面”,人们便会通过各种的形式去维护着“体面”。自我展示,不协调理论,决策后的不协调,认知失调,而这些是“红绿灯思维背后”意识推动行为形成的真正原因。03、如何有效的消除“红灯思维”
红灯思维是固化的,自我禁锢的,并不是“我知道,我就能立刻能改的”。简单来说,如果你需要戒掉红灯思维,那么在前期一定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并且要求大脑意识在做决策的时候“慢半拍”。在前两年,我总是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别人给予提出的建议,我也是经常拒绝。比如在每次开会的时候,领导让我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每次说完,自以为是对的,别人说的我也听不进去。这也验证了那句话:“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而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半年,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红灯思维,让身边的同事都直接远离了我。不得不说成长是一个自我“打破重组”的过程,自己需要不断推翻自己,然后在进化。红灯思维的改变前期需要“刻意练习”,当我知道自己有这种情况的时候,瞬间才恍然,“红灯思维”是多么无知的一种表现。刻意练习的前提是需要找到步骤和方法,然后进行“刻意”的要求自己,才能达成想要的成果。知道并不代表自己能做到,为了强迫自己改掉这个问题,于是,我开始每天注意这种行为的出现。心态的调整非常的重要,当别人去阐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不在急于反驳,也不在着急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自认为,“慢半拍”没有什么不行的。刻意要求自己,我只要每次遇到问题,大脑就会调动“绿灯思维”,警觉的让自己提高意识,“慢半拍,慢半拍”。少说多听是一种接纳,就这样,我发现,自己真的可以慢下来,并且得到很多身边朋友的反馈。“意识”影响着“行为”,控制了“意识”,才会对“行为”作出改变。你不要试图觉得这件事情“我知道”,其实“我知道”只代表的是了解,“我做到”才真正意义上代表着“行动”。不得不说,曾经别人对我做出的事情点评的时候,我基本都不放在眼里,而且还会带着自身的脾气去“怒怼“别人。而慢慢的戒掉了“红灯思维”,我发现这是一种自我“接纳”的过程。从意识上到行为上到心态上的接纳,红灯思维让我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看不到更多正确的事情,让自己停滞不前,一直在原地踏步,永远也无法进步,而现在我每天都会进行有效的“反思”。自己今天得到了多少人的“反馈”,我从这些“反馈”中收获到了什么?哪些是对我的个人成长有重要帮助的,哪些是对我工作有影响人,我都会在第二天“感谢别人”,给同事说一句:“你昨天的那个建议特别好,我采纳了,感谢分享。”。你看,这不就是自我迭代,从“红灯”到绿灯的过程么?要知道在工作中,有些事情的本质处理方式并不是针对自己,而是针对于“这个事情是否合理”才做出的讨论甚至于反驳。所以当自己静下心来去反思的时候,你会发现,事情,个人,情感,是可以拆分处理的。我们没必要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附带上自己的情感部分,比如别人反驳自己的观点,自己就“易怒”。04、你应该多去接受“新鲜事物”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你急什么?慢慢来,你还年轻之类的话”。是不是听到这样的话,心里还特别的窃喜,“自己还小,不急,身边的人都会理解我”。但是这样的话挺多了,会让自己产生还有大把可以支配的时间,让自己陷入还有无限可能性的思想之中,自己想着以后肯定非常厉害的错觉。你总是在“等”或者在“幻想”的状态里面,而迟迟没有付出行动,哪怕是巨小的一些行为。你可能也曾经和我一样,幻想着自己某一天突然就会改变,幻想着以后自己的生活肯定也会特别的好,于是自己的时间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磨灭掉的,而且还没有太大意识。直到我在26岁的时候,猛然的找到了答案,人与人的区别不在于懂得知识有多少,而是掌握了“多少个不同的思维模型”,其次就是如何利用好自己当下的每一天,付出行动。时间真的如流水,你应该把自己的每一年当做“作品”去对待。尽可能在每年的年终思考自己有无得到新的成长,今年有无接受更多的新生事物,扩宽自己的认知高度,不要总是让自己待在那口“窄小的深井”里面,做一只只会观望蓝天的青蛙。我以前也是害怕尝试一些新事物,对于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惧。现在好了,不断的突破,有的时候那些让自己敢于卖出,尝试后丢脸的事情,反而给我的进步是巨大的。绿灯思维是“开放,包容,学会接纳”,其实,人就像水一样,当自己的温度越高,自己的道路就会越广,当自己的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自己要不断的去创造有力的条件。我们不能完全的接受全世界给予自己的一切,但是可以保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接受有益的营养。心理学家说过:人有路径的依赖,一旦做了某种选择,就会习惯性地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轻易不肯回头,这种心理限制了我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固化,保守,狭义。而现实中,那些曾经不肯学习用电脑的人,现在连前台收银的活都干不了。世界的发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力为转移,所以,红灯思维抵制的态度往往对于发展来说不但没有用,还会让自己陷入困境。既然改变已经发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学会适应这个时代,好好利用它。你一再地让自己固化,停止成长,拒绝新生事物,世界最后可能就会抛弃你。其实,我们不论接受与否,这个时代就是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的适应,改变,提高认知高度,才不会与周边的人脱节。愿你有一个绿灯思维,保持开放的心态,对新生事物拥有好奇心和接纳度。核心观点
无论你天赋有多高,拥有红灯思维的人,100%学不好。
稻盛和夫说过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一样都不能少,而拥有正确的思考方式,比智力,魄力更为重要,而绿灯思维则是自己打破固化思维最重要的一步。
-END-
本文系作者:
王智远
授权发表,鸟哥笔记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