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广合作
联系“鸟哥笔记小乔”
冷暴力,是什么心理?
2022-06-21 11:28:36

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

工作中,起初团队氛围非常好,遇到难题都会拿出来共同讨论,后来因为某些鸡毛蒜皮小事、或者某个人的一些性格、语言在行为上难免产生争议。

尽管大家都知道对事不对人,可争议频次变多后大家不再把问题拿出来畅谈,变成私下议论,有人公开提议时也是“随声附和”。

生活中,与恋人吵架后和对方发一堆信息却毫无反应,等半天得到的回复是“哦、好的、要不你看着办、甚至要是这样理解我也办法”,假设是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种种行为,对方或在采用“冷暴力”。

心理学上它被称为“精神虐待”,是一种具有累积性、持续性和攻击性的隐形方式,存在有意或无意之间;比如:

沟通感觉存在代沟时,害怕在情绪上给对方身心造成伤害,甚至说出来的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火上浇油,就会有意选择闭嘴。

认为这样都能给对方一些冷静空间,问题就能缓解;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

此类主观处理方式也是种冷暴力行为,只会因为不沟通带来问题上的分歧,从而延伸到彼此关系层面,换句话说,你以为的冷静可能是种“逃避”。

一、四种常见冷暴力

哪些浑然不知的状态会带来冷暴力呢?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总结关系中应该避免的四种交流习惯:

1)价值差异中的沉默,2)蔑视的行为,3)蹩脚的讥讽,4)无端的戒心

首先在以往所倡导的文化观念中,沉默是弱者特有标签,沉默不语的人被扣上“孤僻、难以沟通”的帽子;

在这种价值观准则下,一个人若不用咆哮方式“喊”出自我,仿佛就没有自我;然而到底是什么会让一个人变得沉默呢?

有人认为“说出来也于事无补”,有的是“有话无门”找不到诉说渠道和对象,也有怕表达太多会被人拿捏住等等,在我看来背后属于“价值观的不对等”。

随便举个例子:

某部影片中,一位台湾导演来到中国学校谈论自己作品,当时询问学生我们经常谈论“电影文化、迷影文化、台湾和大陆文化”,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是文化?

很多同学给出各种定义,但这些定义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导演最后说,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所谓文化就是你日常生活的习惯”;80年代出生的人上洗手间不是坐便,但00后会认为为什么要蹲着;南方吃饭会煲汤,可北方深夜要烧烤。

不同价值观在文化中产生,当差异的个体放在一起时“分歧”便会出现;这就像南方姑娘嫁到北方,很久才可以适应以“面食”为中心的饭菜。

但是,之所以会带来冷暴力,一部分原因存在“你总想用自我价值观”去“强加别人”;对方又不想因为某些小事而影响关系,或者说“争吵不过你,我只能用别的方式牵制你”。

想想看,面对一面沉默的墙,自己是不是反而更像那个无理暴躁的人?

有时候故意沉默是种被动策略,对方为表达愤怒、引起关注或获得关系中的权力会采取这种手段。

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从“沉默”变成“关系虐待”,有四种标志:

1)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且持续时间较长,2)TA来自对方惩罚的目的而非冷静需要,3)只有当你道歉、屈服或主动要求时对方的沉默才会结束,4)你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以免再次遇到这种沉默对待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价值观是主观存在没有对错之分;《论语》中曾说“和而不同,周而不比”,不能因为个体差异而上升到道德观的“对错”。

相对强加行为,冷暴力更隐蔽在“往往不被引起重视”里;许多人为此饱受压力和煎熬、被对方默认牵制着,经常到关系结束后才意识到自己是遭受冷暴力。

比如,职场边缘化这件事。

当发现自己姓名与部门重要项目基本挂不上号,你会怎么想?当自己勤勤恳恳上下班、老员工根本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你能怎么办?或者偶尔有天请假,第二天却发现根本没有人慰问你,会怎么想?

也许你觉得自己做得不太好,甚至大家都很忙顾不上自己;当领导找你谈话说业务下滑,需要优化人员,离职后你才明白“原来这一切是冷暴力前的沉默”。

作家劳轮·拉维恩曾说,那种感觉就像被放进箱子里。

起初,你以为是宝箱,但之后发现箱子的四壁都向你压迫过来,只要越界就会遭受冷暴力。

然后你开始学着在越缩越小的空间里工作,小心翼翼;自己个性、兴趣、交际圈和行为模式全都变得人微言轻,就这样你被控制了。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但由于认知高低不同我们偶尔会遭受对方的“蔑视”,即把对方放在比自己更低的位置看待。

如同:

你现在这么低收入,租房应该压力挺大;35岁一个月还拿2万薪资怎么养活家庭,你看谁的对象创业每月收入10万,平时你们一定很拮据吧。

这种蹩脚讥讽,面对现实主义自我又无力还击迎来的自然“不愿沟通”,尽管蔑视不礼貌但内容毕竟存在客观存在,可讨厌之处在于讥讽带有一种刻意、对他人特质的错误评价和衍伸。

像你走开,没有经金刚钻揽什么瓷器活,不是穷显摆吗?就是典型案例。

显然,社交中否认他人价值、曲解当下社交情景会让交流变了味道;我认为都应该注意,这随时都有引发冷暴力的可能。

当然,并不是尖酸刻薄充满攻击性的语言才让人感到不快,还有一种人因为长期陷入在斤斤计较中会形成“无端的戒心”。

TA们习惯把多数人当成敌人,往往先在内心推演别人是否对自己有所图,然后通过一言一行来证明是否存在这样;好比言语中偶尔出现“你看我就说吧,早就告诉你不应该这样,你就是不听”。

同样,此类型的沟通会把交流带进无中生有的矛盾中,给社交环境先贴上矛盾的标签,也会引起冷暴力。

简而言之,文化价值观的不对等会造成一个结果,即消极的沉默。

然后“蹩脚的讥讽”和“无端的戒心”很容易见缝插针,偶尔也会独立存在,这些都是沟通出现冷暴力最常见现象,TA们会造成多大伤害呢?

二、可能造成的伤害

当施暴行为出现时,就仿佛打开一具所到之处寸草不留的机器。

这本是一种不对称的破坏性互动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但发出者似乎认为能从中得到优越感,以此来占据上风位置,若欠缺来自外界干预情况会更加恶化。

首先直接面对的是“关系中的权利不对等”。

想想看,在对方急切需要沟通时保持沉默的一方与情绪激动的一方相比,前者似乎“权力上风”。

因为对于前者而言,TA们更清楚现在对方的情绪和感受,知道对方很期待自己对TA们的话做出反应。

但是,究竟会不会回应对方的话,这个权力在沉默的一方手上,因此TA们会感受到更多掌控力,仿佛像一场权力的游戏,通过沉默让自己凌驾你之上获得控制感。

其次,会带给对方“不确定感的折磨”。

当沉默一方拒绝沟通时,对方假设“在乎你们的关系”或者因为工作上级领导的压力,往往会在沟通层面努力恢复。

这时,沉默的人会感觉自己是正确强大的,而接受沉默的人则感到沮丧,甚至害怕失去。

心理咨询中有句话叫“沉默是最大的阻抗”,某些状态下沉默存在不确定性(sense of uncertainty),正所谓未知所以无法掌控,更无法了解对方在想什么,更不清楚TA要达到的目的。

比如:一个乌黑的山洞里面突然传出一声巨响,里面有可能出现一只可爱的小鹿,也有可能出现一条狰狞的蛇。

这种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的状态,更让人感到独自焦虑、失望、痛苦,并且没有机会去解决问题。

接着,关系的另一方会“选择妥协”。

被冷暴力对待过的人之后都会记得沉默伤害有多痛苦,加上这种情绪会带来联想,所以他们更害怕再次出现,于是会变得“顺从”。

不管是哪种关系都会小心翼翼,但也会失去自己的判断,比如:

TA们会为自己不必要的事情而道歉,也可能会一味的妥协对方、身边的同事、最后变得像无情绪的木头人。

拿我来说,多年工作中我观察到有的人妥协是为解决问题,有人妥协是为逃避问题,假设两者都没有那基本“你们浅薄的社交关系也都不会有”。

前一种更倾向于“我不跟你一般见识”,只要能为我所用,说点好话也是可以的;可是,这在朋友(恋人)中会有另一种现象发生,即:

为解决彼此争吵我妥协你,但问题的错误不归纳在我,换句话而言“我的妥协是因为在乎你,我在尝试使用在乎的方式解决”,但对方并不领情,长期以往下来关系经营变得很累。

后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逃避严格来说不能是维护关系,更多是“无奈”;想不妥协又没有勇气拒绝,有些人称为自我安慰,我更觉得像自我麻痹。

类似于老好人,别人要求照单全收,别人意愿全部答应,最后没有做到时反馈说“我也没办法”。

严重时,也会造成“情感创伤”。

社交关系中当一方或双方拒绝交谈时,不仅将关系的另一方拒之门外,还透露出不在乎、以及不想尝试沟通与合作的排斥信息。

假设对方是亲人,那TA可能会经历沮丧、愤怒、孤立不安以及内疚带来的痛苦,比如:

初恋被拒或分手的人多多少少在一段时间(1-2个月)内经历过失眠、神经衰弱的情况,之后待人处事变得消沉,缺乏动力甚至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

甚至年轻时一些孩子叛逆,经常对父母顶嘴发生冲突,家长在心理建设上面认知不深觉得自尊受到伤害,就会有种“心悸”的感觉。

心理学家曾认为,当我们感觉到被欺骗、被辜负或被否定等发生时,所带来的不仅是这些不愉快的感受,它还会直接威胁我们对外在世界和他人的看法(Johnson, et al., 2001; Beder, 2005)。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存在被忽视或不被尊重,我们会觉得自我价值被贬低而得不到被爱,变得不重要,而这种情感创伤很久不能平复;因此,试图通过冷暴力解决问题才是最大愚昧。

三、施暴者经历什么

为什么会存在冷暴力的心理?其实背后是长期羞辱性创伤的积累。

我们一生当中许多人都经历过但从未被诊断过,即便知晓受过心灵伤害,也无法用确切的词汇进行描述。

长期羞辱性创伤是什么?

简单而言,使用一些手段、亦贬低、压抑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或自我价值,乃至影响到对方自尊或对自我有不同看法;使对方感到羞耻、甚至不自信觉得自己很糟糕。

在社会上比较常见。

其属于“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症侯群(CPTSD)的一种;常听到的为PTSD,造成PTSD的原因比较单一,比如巨大灾害、为单一次的创伤事件。

而CPTSD是多种小事件融合一起,事件更长更具有持续性,研究认为这四个方面会让我们存在羞辱创伤乃至培养冷暴力的形成:

1)儿时的责备、比较和体罚,2)成长中被照顾与讨好,3)感恩教育与心理控制

上学时因为老师的提问回答不上来被批评,要求站着听课的数不胜数,不仅会迎来全班嘲笑,还会让内心产生一种心理负担。

这种批评不会只停留在「回答问题本身」,而会沦为对一个人整体人格特质的否定,不信你看那些上课不敢举手的同学,为什么这样呢?

同时在教育中,父母总习惯拿比较的方式来刺激你拥有向上的动力,如比成绩、比习惯,这种“好”是没有过程和极限的,很容易自我羞辱。

另外,60年代的家长普遍因为自我接受教育条件不足,为让孩子记得自己做错什么事通常采用“体罚”以达到目的;其实事情的B面孩子只记得那种恐惧、无力反抗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很糟糕。

然而TA并不知道这件事不应该这样。

拿我而言,小时候因为和同学打架把对方打伤而被责罚,实际上,那次事件是对方先动手且发出辱骂,但再次提起,留给我的记忆只停留在“被体罚”的场景中。

不得不提的是“心理控制”。

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生活,而不鼓励孩子发展成为“和父母不同的独立个体”。

现在依然有此类事情发生,像30岁你为什么还不结婚,35岁你为什么还没有孩子?你这样让我们(父母)在老家怎么见人?

这种成长中被习惯照顾与讨好的偏好,很容易让一个人无法分辨自己要怎么样;甚至还会因为父母的指引让我们“情绪瘫痪”。

即情绪升起时,自己还会习惯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而这背后呢?是「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并在「感恩中被伤害」。

这犹如:

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照顾他人情绪而牺牲自己;其实我们之所以会兼顾别人感受,是因为别人也付出过善意和照顾来这样对我们。

但由于习惯的养成,反之不去安慰别人,自己的心灵会过意不去。

正确的认知应该是,我的感受不需要经过对方的肯定才能存在;我的感受,对我才是最重要的,理解并尊重自己的感受,是不会对不起任何人。

现实往往是“我的感受是基于对方,我的快乐是因为大家都快乐”,此循环一旦形成,某些社交关系下因为代沟沟通不下去,一个人就会变成“沉默”或者冷暴力中的“妥协者”。

四、不同的解决方法

有没有很好的方式避免此类状况发生呢?其实可以选择不一定起冲突,但也不委屈自己的方法解决,我认为存在有五个步骤:

1)不去争对错,2)承认自己遭受虐待,3)找到支持者,4)调解应对方式,5)考虑远离这段关系

我发现,冷暴力者往往“缺乏耐心、不好好说话”。

TA们习惯言简意赅,说话模棱两可,对于复杂事情不愿意做出详细解释,但心理希望对方不用沟通也能明白。

这就容易发生矛盾。

于此,假设你知道对方的性格特征,就多表达自我想法多提出疑问,把沟通调整成未满足状态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TA们经常有刻板的“对错观”,这如同某件事原则就是原则,但TA们心中的原则也许是斤斤计较的小事情。

像我身边一位朋友说到“我专注时不希望被打扰”,假设对方不接纳,那我可能就会发生“负面情绪”。

这么多年,作为明哲保身的心法“不直接冲突”是我的原则。

不论工作层面还是朋友社交,在我看来对错都无需争论,非黑即白的世界中还有许多决策是灰色的,好比你和客户争论对了又怎么样?

其次由于冷暴力也存在“特殊和隐蔽性”的一面,在开始一两次中自我并不会有太大感知,会选择妥协;而后复盘你会感到震惊,甚至认知被颠覆。

尤其在情侣关系上,长期关系的依赖会让自我有所诧异,对方怎么会这样对我?

你可能很难第一时间离开,那最好的方式“坦诚布公”的说出自己的“不开心”,并且找到TA人支持还是有必要的。

好几年前,我曾经在一段恋爱关系中就出现过此类情况,一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别人好,可对方并不领情,最后搞的自己狼狈不堪。

职场中,我见过许多小年轻人也会“冷暴力”,TA可能在开完会后就突然不开心,然后和对方沟通时才发现哪句话TA无法接受。

回忆整个过程是“TA是怎么了”,到“难道我做错什么了么”,再到“你到底怎么回事”。

假设你进入这个陷阱就意味着认同TA心中的预期,并且TA确信,“嗯,就是你的错”。

仔细观察是不是很有趣。

其实对应调解方式都很简单,你就像充满体谅和关爱的妈妈,TA就像爱闹情绪的孩子,在你眼里TA所纠结的不过是一两颗糖的小事。

假设你认为这段社交关系有必要维护,尝试着坦诚以待的主动沟通,可以约杯咖啡好好聊一局,也就解开了。

但是,对那些油盐不进的人也没有必要牵强应对,可以考虑远离这段关系;毕竟尊重是建立在双方基础之上,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总结一下:

现实场景下冷暴力比我们想象中花样还多,比如“sorry,刚看到你信息,最近在忙没回复你”。

一扇不愿意为你开的大门就别敲了,一直没回的信息就别发了;问题不在敲门的你,而是门后面逃避的人。

王智远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
收藏
评分

综合评分:

我的评分
Xinstall 15天会员特权
Xinstall是专业的数据分析服务商,帮企业追踪渠道安装来源、裂变拉新统计、广告流量指导等,广泛应用于广告效果统计、APP地推与CPS/CPA归属统计等方面。
20羽毛
立即兑换
一书一课30天会员体验卡
领30天VIP会员,110+门职场大课,250+本精读好书免费学!助你提升职场力!
20羽毛
立即兑换
顺丰同城急送全国通用20元优惠券
顺丰同城急送是顺丰推出的平均1小时送全城的即时快送服务,专业安全,准时送达!
30羽毛
立即兑换
王智远
王智远
发表文章574
畅销书《复利思维》作者;关注新电商零售、品牌、营销和认知学科等内容;陪你做穿越周期的成长者。
确认要消耗 羽毛购买
冷暴力,是什么心理?吗?
考虑一下
很遗憾,羽毛不足
我知道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

我知道了
恭喜你~答对了
+5羽毛
下一次认真读哦
成功推荐给其他人
+ 10羽毛
评论成功且进入审核!审核通过后,您将获得10羽毛的奖励。分享本文章给好友阅读最高再得15羽毛~
(羽毛可至 "羽毛精选" 兑换礼品)
好友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