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赞同了该回答
一谈到to C拉新,做一场活动可能大多数运营人员最先蹦出来的想法,因为做活动能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但是每当要策划活动的时候,多数运营人员也会想要撞墙,因为做活动不仅仅是想一个创意,设计两个噱头就行了,而是从创意、噱头、造势、规则玩法、触点、节奏、成本等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和综合考量。也许活动你觉得当前的活动方案带来效果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可能是最适合的~~
本文,我将从自己3年多活动运营的经验中对活动运营进行一点思考和总结:
第一、活动运营需要明确目标用户、活动目的以及活动目标。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目标用户会大致分为:新用户和存量用户。分别对应的运营目的是拉新和促活。
如果还有更加细化的运营目的,那么存量用户还可以继续细分,比如男性用户、女性用户,年轻用户和老年用户等等;针对新用户也是一样的道理,除了某些性别和年龄垂直的产品以外,一般情况都不会再对新用户做细分,而只会重点瞄准具有某些特征的潜在用户,如果能顺带影响到其他潜在用户,则是每一个活动运营都希望看到的~~
第二、活动运营需要创意,因为需要给到用户新鲜感。
人总是有好奇心的,对于熟悉的东西人们的注意力不会太高,但对于从没见过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互联网用户、尤其是95后、00后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创意需要迎合人们的喜好,获得人们的关注。为什么每次做活动前,你的主管都会组织你和其他成员来一轮头脑风暴?因为光靠某个人是不太可能持续提供创意的,就算能持续提供创意,也大概率不是一个好的、合适的创意~~,所以做活动运营,尤其是主管,一定要采用活动运营赛马机制,创意择优,才能保证新鲜感~
那么如何去保证自己能够足够有创意呢?笔者常用以下的方法:
1、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因为笔者的记忆力不是特别好,导致很多灵光一闪的创意没有被记住,开始做活动运营的时候经常无法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开始随时随地记录头脑里出现的各种奇思妙想。最常用的设备就是手机备忘录,不过建议用云笔记,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等等·这样即使手机掉了,损坏了,你的创意依然被会被记录下来。记录想法一定不要记录得太复杂,不用过度发散,只需要用一句话或者一小段文字记录就可以了,这样既能节约你的时间,也不会限制你在翻阅这些想法的时候不会被你过度发散的内容所限制.....
2、多学习、多看书。看书很好理解,就是单纯地指阅读书籍。但是在阅读书籍地时候请一定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样你读过的书才会有更多东西内化成你自己的知识,大多数现代人的阅读都是无效阅读,阅后即忘,为了不浪费你读书的时间,做笔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至于学习,这里是泛指一切可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比如:浏览学习网站、上网课,观察,拆解别人的活动并且总结等等。经常去拆解别人的活动是一个活动运营自我提升的重要方法,笔者就习惯去拆解别人的活动,甚至网罗过全国各地的运营人一起来拆解,由大家来推荐要拆解的活动,然后各自负责一个板块的内容,最后汇总起来形成复盘报告,这份报告作为所有成员共同的知识产权,可以共用,大家也很有动力~
3、白嫖。这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说要模仿和借鉴别人的创意嫁接自己的业务,当然如果借鉴的是同行,竞对的创意那就会显得很LOW逼。
第三、活动是需要噱头(虚)。没有噱头的活动会很突兀、很干涩。
噱头就是告诉用户你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当然,对于活动运营来说,做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拉新,是提升销量,但是如果你这样告诉用户,那你的活动就完全凉凉了~~一定是要告诉用户做这个活动是为了他们,常用的套路是:因为过节日,所以我们要庆祝,所以我们要做活动。这个节日的选择有些细节要注意:清明节等带有悲观色彩的节日和JD结等带有政治色彩的节日不要随随便便做活动,做不好就容易成为万矢之的。其余的节日,想怎么蹭就怎么蹭
还有一个套路就是:蹭热点。比如:国足1:1逼平韩国,我要做活动;周杰伦发新歌了我要做活动....太多了
有噱头的活动不会让你的实际目的过于明显地暴露出来,不会让你的活动显得很突兀、很直接、很干涩。噱头起到的是一个过渡和润滑的作用,让用户觉得做活动自然而然,是应该的。
第四、活动要吸引用户参加,就要设计相关利益点(实),并且要包装。
策划活动需要虚实结合,活动噱头是虚,活动参与者的利益就是实。只有噱头或者话题的活动多数其情况下是偏向品牌推广和宣传的,对实际的用户增长和销售转化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噱头和利益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噱头是吸引用户关注到活动的因素,利益则是刺激用户参加活动的因素,只有把利益描述或者包装得足够吸引人,那么参加活动的用户数量才有保障。有的活动把噱头做得非常大,但对利益点的包装却非常一般,比如:玩转51,好礼不停(噱头)---参与用户可获赠精美礼品(利益点)这样的就不行,如果把它修改一下:玩转51,好礼不停(噱头)---参与用户每人可获赠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XXX手工制作的精美竹编小猪纪念品一只(利益点)就会好很多。
第五、活动要有节奏。
活动之美就是节奏之美。没有节奏得活动会显得特别乱,不仅用户对活动内容摸不着头脑,团队内部的活动执行人员 也会手忙脚乱。怎么来控制节奏呢?在一次活动中,可以把活动按照时间顺序来分段,每一段有不同的活动规则或内容。活动的阶段和阶段之间都要设置诱饵,引导用户进入下一阶段活动。
第六、关于触点
利用一切可以让用户看到活动的渠道:APP、微信、合作方、电话、短信、官网、等等把活动传播出去。要反复多次地触达用户,这样才能不断加深用户对活动的印象,多次触达也会激发起用户对活动的好奇,点击活动链接,看看活动里面到底有什么内容........
第七、关于成本
老板的期望是不用投入一分钱就带来用户爆发式增长。活动运营的期望是投入100元钱能带来爆发式的增长,而市场教育我们:这个时代要想要爆发式增长是没有预算可言的。所以,活动运营人员要用数据去说服老板接受活动的ROI预测。这种测算也有技巧,就是不要给老板一个总的金额,而是预测平均分摊到每一个新增用户身上是多少钱。比如活动方案里面写:本次活动有XXX个项目,分别需要花XXX元,总共需要花XXX元。和本次活动预计成本XXX元/新增用户。是不是后者更加直接体现了获客成本?
发布于2022-09-09
本文,我将从自己3年多活动运营的经验中对活动运营进行一点思考和总结:
第一、活动运营需要明确目标用户、活动目的以及活动目标。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目标用户会大致分为:新用户和存量用户。分别对应的运营目的是拉新和促活。
如果还有更加细化的运营目的,那么存量用户还可以继续细分,比如男性用户、女性用户,年轻用户和老年用户等等;针对新用户也是一样的道理,除了某些性别和年龄垂直的产品以外,一般情况都不会再对新用户做细分,而只会重点瞄准具有某些特征的潜在用户,如果能顺带影响到其他潜在用户,则是每一个活动运营都希望看到的~~
第二、活动运营需要创意,因为需要给到用户新鲜感。
人总是有好奇心的,对于熟悉的东西人们的注意力不会太高,但对于从没见过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互联网用户、尤其是95后、00后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创意需要迎合人们的喜好,获得人们的关注。为什么每次做活动前,你的主管都会组织你和其他成员来一轮头脑风暴?因为光靠某个人是不太可能持续提供创意的,就算能持续提供创意,也大概率不是一个好的、合适的创意~~,所以做活动运营,尤其是主管,一定要采用活动运营赛马机制,创意择优,才能保证新鲜感~
那么如何去保证自己能够足够有创意呢?笔者常用以下的方法:
1、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因为笔者的记忆力不是特别好,导致很多灵光一闪的创意没有被记住,开始做活动运营的时候经常无法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开始随时随地记录头脑里出现的各种奇思妙想。最常用的设备就是手机备忘录,不过建议用云笔记,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等等·这样即使手机掉了,损坏了,你的创意依然被会被记录下来。记录想法一定不要记录得太复杂,不用过度发散,只需要用一句话或者一小段文字记录就可以了,这样既能节约你的时间,也不会限制你在翻阅这些想法的时候不会被你过度发散的内容所限制.....
2、多学习、多看书。看书很好理解,就是单纯地指阅读书籍。但是在阅读书籍地时候请一定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样你读过的书才会有更多东西内化成你自己的知识,大多数现代人的阅读都是无效阅读,阅后即忘,为了不浪费你读书的时间,做笔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至于学习,这里是泛指一切可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比如:浏览学习网站、上网课,观察,拆解别人的活动并且总结等等。经常去拆解别人的活动是一个活动运营自我提升的重要方法,笔者就习惯去拆解别人的活动,甚至网罗过全国各地的运营人一起来拆解,由大家来推荐要拆解的活动,然后各自负责一个板块的内容,最后汇总起来形成复盘报告,这份报告作为所有成员共同的知识产权,可以共用,大家也很有动力~
3、白嫖。这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说要模仿和借鉴别人的创意嫁接自己的业务,当然如果借鉴的是同行,竞对的创意那就会显得很LOW逼。
第三、活动是需要噱头(虚)。没有噱头的活动会很突兀、很干涩。
噱头就是告诉用户你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当然,对于活动运营来说,做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拉新,是提升销量,但是如果你这样告诉用户,那你的活动就完全凉凉了~~一定是要告诉用户做这个活动是为了他们,常用的套路是:因为过节日,所以我们要庆祝,所以我们要做活动。这个节日的选择有些细节要注意:清明节等带有悲观色彩的节日和JD结等带有政治色彩的节日不要随随便便做活动,做不好就容易成为万矢之的。其余的节日,想怎么蹭就怎么蹭
还有一个套路就是:蹭热点。比如:国足1:1逼平韩国,我要做活动;周杰伦发新歌了我要做活动....太多了
有噱头的活动不会让你的实际目的过于明显地暴露出来,不会让你的活动显得很突兀、很直接、很干涩。噱头起到的是一个过渡和润滑的作用,让用户觉得做活动自然而然,是应该的。
第四、活动要吸引用户参加,就要设计相关利益点(实),并且要包装。
策划活动需要虚实结合,活动噱头是虚,活动参与者的利益就是实。只有噱头或者话题的活动多数其情况下是偏向品牌推广和宣传的,对实际的用户增长和销售转化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噱头和利益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噱头是吸引用户关注到活动的因素,利益则是刺激用户参加活动的因素,只有把利益描述或者包装得足够吸引人,那么参加活动的用户数量才有保障。有的活动把噱头做得非常大,但对利益点的包装却非常一般,比如:玩转51,好礼不停(噱头)---参与用户可获赠精美礼品(利益点)这样的就不行,如果把它修改一下:玩转51,好礼不停(噱头)---参与用户每人可获赠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XXX手工制作的精美竹编小猪纪念品一只(利益点)就会好很多。
第五、活动要有节奏。
活动之美就是节奏之美。没有节奏得活动会显得特别乱,不仅用户对活动内容摸不着头脑,团队内部的活动执行人员 也会手忙脚乱。怎么来控制节奏呢?在一次活动中,可以把活动按照时间顺序来分段,每一段有不同的活动规则或内容。活动的阶段和阶段之间都要设置诱饵,引导用户进入下一阶段活动。
第六、关于触点
利用一切可以让用户看到活动的渠道:APP、微信、合作方、电话、短信、官网、等等把活动传播出去。要反复多次地触达用户,这样才能不断加深用户对活动的印象,多次触达也会激发起用户对活动的好奇,点击活动链接,看看活动里面到底有什么内容........
第七、关于成本
老板的期望是不用投入一分钱就带来用户爆发式增长。活动运营的期望是投入100元钱能带来爆发式的增长,而市场教育我们:这个时代要想要爆发式增长是没有预算可言的。所以,活动运营人员要用数据去说服老板接受活动的ROI预测。这种测算也有技巧,就是不要给老板一个总的金额,而是预测平均分摊到每一个新增用户身上是多少钱。比如活动方案里面写:本次活动有XXX个项目,分别需要花XXX元,总共需要花XXX元。和本次活动预计成本XXX元/新增用户。是不是后者更加直接体现了获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