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广合作
联系“鸟哥笔记小乔”
让数据和用户服务于你的运营
2016-02-26 11:50:41
大家好,我是来自萌义网络的干田。

以前我上台的时候,是这样跟大家说的:“大家好,我是干田,干部的干,种田的田。”每次说完之后,下面就跟现在这样。既没有掌声,也没有微笑。(台下掌声+欢笑)先不要鼓掌。

后来我换了一个方式。现在做二次元产品,就换了一个萌萌哒的方式:“hi,大家好!我叫干田,饼干的干,田园的田”(语气和肢体语言改变。)

【如何真正有效利用运营数据及用户反馈来提升产品】——这是一个很啰嗦的话,其实可以简单一点说。


那按照惯例我先做个自我介绍:

我是2006年入行的,现在开始混了第十年了,大家看我沧桑的脸,以及萌萌哒的说话方式,也不是很协调。

本来就是一只猴子,后来变成一只狗,现在终于做了一回人。简单就是这么个样子。


是这样的,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一个运营数据,或者叫数据运营。

现在做移动互联网,无论是做社交的也好,做内容向的也好,他就是不跟别人说我们是用数据来分析用户的行为,以此迅速占领用户。不这样说他都不好意思。都说大数据,在做大数据以前,我们有一些基本的误区要跟大家先说明一下。


什么意思呢,会有两种很有奇怪的观点:

1. 什么都要靠数据去支撑。比如我们把按钮从左边换到右边,从红色换成黄色。这个东西一定要有什么数据分析团队、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在哪儿反复打磨。最后跟我们说一句,按钮从以前的100像素换到了105像素。这是很无聊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个要用数据去验证,你知道吗?

2. 秉承数据无用论。就是说,数据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我经验来的有用。

这两种观点,基本上都是错的。

数据量多真的有用吗?

数据量多不一定有用。这是我在上一家公司做了三年以后得出的一个非常沉痛的教训。数据太多并没有什么卵用,数据要有用,他一定要有关联、有联系。不然,白存着那些每天几十个G的那些数据,导又导不出来,联系又没法联系,形成一个个,我称之为孤岛数据(z这样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用的。

孤岛数据只能读出来片面的现象,他连一个结论都读不出来,所以你的技术团队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要以结果为导向,以目标为出发。他跟技术其实没有太多的关系。你的用户量很少,数据不多,他没关系的。后面我会给大家举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例子。

在线调查

还有一种是这样,这个是在公司里,市场运营还有数据运营,他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叫做在线调查。我们假模假样的做一个东西,我们新版发布了,我们想收集一下用户的需求。

咱们的产品团队里面一般会有一个产品助理,去出一个在线问卷调查,大概有一百个问题。完了,产品经理说,一百个太多了,我们五十个。上报到总监,总监说五十个太多了,三十个。上报到老板那里,老板说,三十个也太多了,十个吧。

然后假模假样的出了一份十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说我们收集到了一万分的用户调查报告,我给你做成曲线图、饼图、折叠图。这些东西还好我没有做过,都是别人做。

这些东西有用吗?我明确告诉大家,这个东西没有用。现在没用,以后也没用,以后就不要做了。

为什么呢?是这样的,首先问卷调查,他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她有一个非常严谨的一些方法。问卷调查最有用的地方,是在前期把用户筛选掉。这是问卷调查最有用的地方。比如说我可以Push到五万个人,问卷调查是把五万个人里面四万九千五百个人删掉他,取消掉他。我只要那五百个非常有用,非常精准,非常符合我的目标用户的那五百个人就够了。

所以不是说越多越好,那都是一些垃圾数据。你从一开始,对用户没有过滤,你这个问卷调查就是垃圾。而且,这种情况下,你还把你本来想问的那一百个问题,给压缩成了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还没有什么质量。新版本你喜不喜欢,A喜欢,B不喜欢。这问题你问他干嘛呢?


知识误区:

还有一个,我称之为知识误区。我们但凡有一点机会,都会去接触一些海量的数据。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通过一些统计学的方法,包括归纳、总结、折线图、饼图、曲线图。就是说,这些东西有用吗?有用的,起辅助作用。前提是所谓用到的简单或者复杂的数据方法。

你要正确的认知,举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平均数吧,平均数有多少种?有算数平均数,有几何平均数。他们有什么用?在什么场合下用什么样的平均数,去做一个对我们整个的格局、整个的用户群的一个调查?你并不知道。第二个,平均数最大的问题就是,我有101个用户,这100个用户身高只有1米,有一个用户身高有100米。你说我们平均出来的这个平均数有用吗?半毛钱卵用没有。所以这个就是平均数最大的问题所在。

所以什么意思呢?我们大家使用数学方法一定要知道这个方法,适用于什么场合,会有什么限制。当然了忽悠老板除外,忽悠老板什么方法都是可以的。

统计相关性:

还有一个问题是,统计相关性。这个问题是,统计学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统计学试图用统计相关性,来把真实的相关性给取消掉。什么意思?我举个例子,比如今天有六十个人,来听我的吹牛逼。然后外面天空是放晴的。我们做市场调查,在此时此刻,全中国一共有两千场,大概六十个人参加的,有一个工作十年左右的人在这边吹牛逼,天空是放晴的。什么叫统计相关性?即,以后中国大陆有两千场左右,下午三点多的,六十个人左右的,这样一个吹牛逼活动,天空一定是放晴的。你认为这合理吗?胡说八道对吧?

但是这个就是统计相关性。就是我们通过大量的定量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A,同时当A现象发生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现象B。我们就认为,当现象A发生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现象B,这就是统计相关性。

各位,在工作当中,你们通过统计的方式,去得出两个结论的时候。如果因果关系,你想的不是太明白的话,你用你的直觉去想象一下,A跟B到底有没有关系。当然了,骗老板,你无所谓的。骗老板,你就告诉他,看到了吗,这是100万人的市场调查调查出来的。当六十个人参加吹牛逼的时候,天空外一定是放晴的。自己心里要清楚,不一定是这样的。

总结一下:


熟知自身业务:

就是说,当我们使用数据去提升产品提升运营的时候,我们其实最关心的,是我们对这个业务有多了解。我们要不停的,去使用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的业务。人虽然是做不到百分之百的了解,但是这个时候,数据就有用了。

举个例子,比如说在我的上一家公司里面,我们一共有多少个分类,我们一共有二十个分类。但我自己只喜欢一个分类。当我天天用,天天用的时候,我会对这个业务有一个认知,但是仅限于这个分类。我能不能把这个想法,由此及彼,推广到那二十个分类里面呢?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有数据了。当你的结论反过来可以用数据去验证的时候,并且每个分类都可以这样的时候。那么你认为你对这个分类业务的认知,可以提升到整个产品的业务认知。但这里也会打一个问号。始终要保持着不断地质疑,不断地求真的这么一个过程。因为你只喜欢这一块业务,当其他的业务跟你没有完全相关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判断。这个时候数据才有用。

数据一定要有关联:

什么叫有关联呢?我们之前是做一个内容向的,所有的数据要可以围绕用户 进行展开。比如说这个人他听了一个声音。这个人他发了一个评论,这个人他说了一个声音,这个人分享了一个声音。我们把这些海量数据记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带上用户的唯一标识。这样我们的数据才可以串联起来。

当然了,我们忽悠老板的时候除外。给他折线图、曲线图、饼图,告诉他我们每天有多少的分享量、有多少的回流量、每天有多少声音在发布,这种宏观的就够了。

但是你作为一个产品,你要很清楚:如果说我现在,要把活跃用户的收听喜好导出来行不行?如果我针对某一部分特定的用户群,我把他们的分享行为导出来行不行?都可以。数据一定要有关联,不然成为了数据孤岛,没有太大的作用。

数据孤岛: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在上一家公司,每天抽样发现活跃最高的数据是什么呢?是黄色信息。当然每天分享的最大的数据是什么呢?依然是黄色信息。这就是数据孤岛。

当你得出这样的结论的时候,你可以帮助你的产品运营吗?能帮助的就是运营赶紧删嘛。那么剩下的呢?没有用了。不知道是谁发的,也不知道回流从哪里来,这样的数据有用吗?没用。你要把他串联在一起。最后我们把它定位在一小撮经常在我们产品里面发色情信息,并且大量传播的人,而且地点定位非常精准。这时候干么呢?上报公安局。

数据辅助资源分配:

把这部分信息清理掉以后,我们再看第二部分,什么样的信息分类分享是最多的呢?有真人类脱口秀节目,分享的以及回流的是最大的。

这种结论,有什么用呢?还是处于你对这个产品里面业务的认知。这个产品里面,收听量第一高的是什么,是小说。但是分享量、活跃量最高的却是真人类脱口秀段子。这样你的运营就有侧重点,这样你的公司的资源投放就有侧重点。我们把人力投入在真人这一块,把所有的钱投入在买版权。因为我们只有有限的人力和有限的钱。

如果说我们用数据孤岛来看数据,收听的最高的是有声小说,我们把所有的人力和钱都投入在买版权上。对吧,没有错啊?因为小说一天的收听量大于50%啊!这个结论没有错吧,因为它占据一半以上的收听量,所以公司应该把人力、物力、精力全部投入到这一块。这个结论有没有错?没有错。这就是一个数据孤岛告诉你的,一个简单化的结论告诉你的。

但是分享的数据加入进来,彼此可以串联以后,我们发现娱乐类的、脱口秀的,它有极强的社交传播性。而这种东西,你靠简简单单的钱买钱卖,是搞不定的。所以把人投到这里去。而简单的买版权,在传统行业已经做了不知道几十年上百年了,简单的用钱去处理掉。这个时候数据才有用。

避免滥用技术:

然后是这样子,所有的技术在这个时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帮我们去实现的。但是我们要避免的是什么呢?滥用技术。

比如说像,这个地方所说的,Google用什么我们用什么,Facebook用什么我们用什么。那我是一个技术人员,你是一个ceo,你有权质疑我吗?你没有权利质疑我。拜托大哥你懂不懂,我们用的都是跟Google的技术是一样的,是一样一样一样的!那Google能读出来,那我们读不出来,那我们在学习嘛。你等一等,我们在学习。

不是这个样子的。就是我允许你用心的技术区存储,去运算,但结果要能够反馈给业务部门,给产品部门。如果你只把数据存进去,读不出来。或者我们需要报表一些维度你做不出来。对不起,不要用了。硬件投入不是那么重要,我可以出钱,但是要你这个部门何用呢?既然你跟Google用的一样一样的,那我去Google招一个人进来不就行了吗?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这两个,是我昨天加上去的。人月神话和任天堂。是我对最近几年的一个思考。

人月神话:

人月神话是一个风靡了几年的书,它里面讲了一个故事。就是IBM的一群疯狂的科学家,他们去做了一台所谓的世界上最牛逼的个人电脑,打算推向市场。但是他们一再的Delay,一再的Delay,他们失去了市场先机,最后根本就没卖掉。

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一帮疯狂的科学家。他们追求的是最高效的性能,最牛逼的体验,最牛逼的功能,不断地叠加,不断的叠加,最后导致这个个人电脑不能出来。

所以我们做数据运营的时候也要知道,我们有个最初步的知识,我们这个产品有一个相当规模的用户。我们有大量的数据,我们是不是要用一些很先进的技术呢?很先进的技术是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但是hold不住的时候,还不如用一些最原始的方式。对于运营和产品来说,我们可以妥协的是,我们的报表可以等一下在看到,甚至可以等两天。但我不能看不到,你不要跟我说,你这个技术可以做到实时性很强,五分钟、十分钟。别人做得到,但是你做不到,那就是一个死,并没有什么用。

任天堂:

那我最近看的一两本,跟任天堂发展有关系的。

任天堂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公司,他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用过新的技术,从来没有用过。为数不多的,一两次用新技术的产品都是失败的。

所以就是说,这个公司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理念,就是只用老的技术,去做新的产品。

始终是用市面上成熟的技术,搞得定的,公司内部可以hold的住的,去做我们下一个阶段,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上需要做的产品。这个是成为,我现在和别人一起创业的时候,我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我们有节制的去使用一些新技术。主要去使用老的技术,去做一个新的产品。


下面我再给大家说一些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是我在之前工作之中经历过的事情,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用户抽样调查的故事。

虽然我很反感这个在线调研技术收集了一两万数据,然后我们可怜的产品助理在哪儿通宵了一个晚上整理好。虽然我很反感这个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会做市场调查。而我们的调查不是主动的,给大家发一些问卷。我们是通过一些比较不太要脸的技术手段,是主动去获取这些数据。

做的第一步是,我们的用户筛选。

我的上一家公司,在发展的早期,我们的核心用户是什么?我们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先挖你的使用行为,如果说你的使用长达三十天,或者三十天以上的,并且你在三十天内的打开的天数超过二十天,你只有十天或者十天以内没用我们的产品的,我把这类用户叫做活跃用户。我不需要你去告诉我,你是不是活跃用户,我只看你的使用记录。

然后我们从这些用户里面去挑,哪些是新浪用户。为什么要挑新浪用户呢?我们有一个第三方登录系统,他可以使用新浪登陆。通常情况下,一般都不会去修改昵称,你在新浪上叫张三,你在我们产品上一般也会叫张三。这样我们就可以反查到新浪上,你的账户信息。

我们这样做反查。通过技术手段抓到这样一些新浪用户以后,我们去读取你在新浪上的行为,你在新浪上是不是活跃用户,你活跃了多久,你在上面有没有一些个人信息,尤其是男女。你在新浪上的性别,和在我们平台上的是不是一样,我们又淘汰掉10%的用户。

你在新浪上所有的个人签名、公司状态成为我们对你这些用户画像的最后依据。因为我们相信,你在新浪上不会胡说八道的,尤其是你还认证了一下。虽然这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情,但我们确实这样做了。我们认为这不算是窃取用户隐私,因为你就写在新浪上面。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到,而我们就是所有人,我们只不过通过程序的手段去看了一下。如果我们用人力,大概每天每人可以看100人,如果我们用程序的话,我们几千上万的用户都可以过滤一遍。

我们为什么做这样一件事情?

我们想证明一件事情,很多的用户信息对于用户画像来说是没有帮助的。

比如,我们认为我们这款产品,只适合白领用。但是除了白领以后,我这样的很有脑洞的产品经理会补充一些信息上去,像二十到三十岁,在公司上班的,可能是男性可能是女性,如果是女性可能是大波浪啊这种。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是一个做内容的产品,这些信息统统都是没有用的。

直到道若干年以后,我认识了一个统计学的博士,他告诉我,这些信息统统都是统计学属性。对于你们做内容的来说,统计学属性,比如一些男女啊、上海的还是黑龙江的,这个没有关系。没有关系的一个特别的原因就是调查的人群,这些属性,和你产品内容的属性是不是有直接的关联。

我是一个做大姨妈巾售卖的一个电商。那我在做售卖的时候,性别很重要,男可以忽略掉,因为女是一定要用到,男是不一定要用的。这个时候,统计学属性就有用了,因为跟我的内容是相关的。而我的上一家公司,内容是泛的,他跟性别有什么关系呢?可能有些有关系,比如儿童类的,如果你是单身,可能这个内容对你没用,如果你是孩子他爹,可能有用。其他根本没用。

自以为是的用户画像并不准确。

我们还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有一个主播,他是讲金融类的,怎么样挖掘市场行情啊、分析市场形势啊,这种节目,你让任何一个人去分析,产品经理给你画用户画像,他一定给你画:收听这类节目的人,有两类,一类是211、985,甚至于是北美排名Top10的学生,可能是硕士;第二类是投行里面咨询类的,30岁左右的,再投行内有一定经验的,需要各种各样信息区分析自己所处行业的投资的。诸如此类的。用户也是投资类的。

然而并不是这样。我们挖掘到,很多用户听这个,绝大部分都不是这个行业的,比如金融类的,我们最后发现福建省,有个普通话也说不清楚的这么一个人,他是某个村的村干部,他就天天听、日日听,他希望去扭转自己的人生。还在新浪微博上经常分享我们的产品,说改变人生,从听XXX开始。

所以什么意思呢?

你与其去关心你的用户是做什么的,他们喜欢什么,还不如去关心这个用户在我的平台上喜欢听什么。他就是金融类的收听用户,如果有交集,我们再去分析他的交集。至于这个人是男是女,你只要记录号,如果没有也就算了。就是一切是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的,如果是一个做内容向的,其他并没有什么用。

第二个是,不断骗取用户行为。

我们现在在做的一款产品。现在还没有做出来,不方便给大家看。

我们来简单给大家看一下功能。二选一的,他会在两个里面选一个。他每天有100张图,我会随即在里面抽两张,抽两张,抽两张,抽两张图。点一张,点一张,点一张,点一张,后来我发现,前期的用户虽然不是很多,也就20-30个。他们每天会在这个【点一个点一个】里面浪费五分钟。后来我自己掐着秒表算了一下,你每次随机两张出来,差不多全部看完,差不多是五分钟。

然后第二天,我做了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我把100张变成了200张。点一张,点一张,点一张。诶,每天用户平均使用的时间到了8-9分钟。我们要不要过一段时间,再改成五百张。然后我们的技术,跟我说,可以是可以的,不过你准备的图不多了,你要不要再去准备一些。然后我说,缓一缓,缓一缓。

什么意思?就是说,现在你这个功能就有用了。在你最引以为自豪的功能上,你的用户会让你发现,他们愿意投入时间去使用。然后你从这个上面你发现,用户在你的产品上面投入的大量时间,就是在于你的内容量有多少的时候。很简单,我增加我的内容量,我的用户会不会有大量的增长(根据上下文,这里应该说的是用户的使用时长)。

最终我一定会测试100张、200张、500张、1000张,最终找到用户的那个临界点。因为这确实不是无限上升的,因为我估计用户愿意在这个功能上投入的时间到15分钟应该是极限了。但这是我想象的,我杜撰的。那我不停的往上加,一直加到按个时间趋于平稳了之后,然后我再停。

因为就五分钟来说,确实有一点短,也不是我所期望的,也不是投资人期待的实情。用户只用五分钟,投资肯定会看,你这个产品五分钟、八分钟、十二分钟,他一定会到达一个临界点。这个时候你最需要数据去说话。就是你通过改变你的业务细微的方式,来发现你的调整,有没有使得你的运营数据成为一个正态向上的趋势,这才是改进的目的。

不然你经过激烈的辩论,把你的按钮从100像素,调整为102像素,我勒个去,像我这个2k屏幕的二手机,你增加两个像素,我连看都看不出来。你还跟我说美观,我还是一个有一点色弱的人。


第三个故事是这样的,是关于我们的数据,到底可以细节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个细节的程度一定是有用的。

“搞清楚自身用户行为,与渠道斗智斗勇。”

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安卓推广的时候,有部分渠道商的量是假量。那我们如何跟他们斗智斗勇呢?

现在第一类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我们会先给你这个渠道打上编号,会在安卓的包里加上第三方的统计APK。我们会统计你这个渠道带来的量,是不是真的OK。你相信我,也没什么卵用。他可以刷量,他不仅可以刷一天,他可以刷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于他可以给你提供这样的服务,在你融资前的两个月,他可以帮你刷,刷到你们下一轮融资签完合同为止。

也就是说这种简单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他肯定有方法。什么是他们做不了的呢?用程序写的东西,他一定是呈现一种很规律的方式在运行的,如果你的产品里的业务呈现了一种很规律的行为,那这些量一定是假量。还有一种就更好,如果你的产品里面的用户行为是无规律的,更好抓了。

我举个例子,我们以前是怎么抓的呢?我们都有注册吧?我们把注册提取出来,每个渠道,每天都会有一个注册量,这个是跟渠道挂钩的。那用户会有收听量吧?ok。每个渠道,每天的收听量,尤其是收听次数和收听时长。我们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百度、小米,我们每天的新增用户,会有50%的概率转化为注册用户。

那么一旦你的渠道他作假了,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大量的机器,大量的程序去做这个环节。所以你的注册转化率一定是低的。第二种,他有,你相信我,写这种东西的工程师,一定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去注册用户的。所以你对这个数据怀疑的时候,你可以去算的,他的注册行为。

比如我们上次抓到一个渠道,就是每隔三秒钟,他给你注册一个用户,你就会发现你后台的用户,零点零三分零三秒,零点零三分零六秒。肯定是这样。好,我一定不会付给你。

然后你的渠道代理方,你一定要问清楚,他手底下一共有多少个渠道。如果你有二十个包,我就给你二十个包,我会一个一个去check,我跟你算总账。你跟我说什么都没有用,那是你跟你下面的二十个渠道处理的事情。我认为这个渠道有十个渠道的量是真量,对不起,我只付给你十个渠道的钱,谁让你做假。我愿意付给你十个渠道的钱,已经是很给你面子了,要不然一分钱都不会给你。

所以方向上来说呢,应用市场的量是最好的,接下来是一些大APP,他自己到了上亿的规模,他也是一个渠道嘛。这样的渠道也很好,但是转化率会稍微低那么一点点。剩下来的拿下什么网盟、积分墙,还有那些渠道方不愿意说的。这种里面其实是有真量的,但是你要有个科学的方式去把他筛选出来,你就付那一部分真量的钱就可以了。


第四个故事:流量变现

当我们的APP做到一定的量的时候,有一种方式就是流量变现,就是做广告。

这种时候我们能想到的方式,一般都是一些很常见的方式,插入式广告,就是占据一个位置。那一定是这样吗?我们可以对我们的广告进行一些深度的内容化植入的一些方式。那你能想到什么方式?冠名是一种,口播是一种,软性化植入是一种,定制化服务又是一种。这些都是可以做的,而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插一个屏。

插屏的体验虽然不好,但是也不用于太过较真。他的不好,不是不好再用户体验上,而是不好再转化率上。一定会有用户去投诉,比如你这个流里面出现广告啦,我很反感啦。你相信我,这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你是一家公司,我们对用户,并不收费,我们在适当的时候,露出一些广告,也是公司自身存在的需要。我们也不是一个很执着的产品,我是一个务实实用主义的人,所以我并不觉得这个对于用户体验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

但他有一个转化率的问题,转化率是不是好,是不是适合你的产品。这种就需要你去研究一下。就像我上一家公司,他也在流之中放入了插入式广告,但是转化率并不好。我觉得开屏次数,并不别人少,但是为什么转化率这么少?

因为我们是一个闭屏使用的产品,我们大部分情况下,用户是在闭屏使用我们的产品那这种情况下呢,你的展示量是够了。但是由于你在长时间下是闭屏的,所以没有吸引到用户。不像我们当时友商的一个开屏,反复在哪里刷,所以反复可以看得到。这样的转化率就会高很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你的数据吗?并不是因为你的数据,而是你对你的业务的理解。

这个时候,你对你的老板说,算了,这个开屏插入式广告砍掉吧,因为转化率实在是低。这个跟用户体验没有关系,这个就是转化率低。那转化率低的情况下,我们适当的监控一下我们的用户嘛,不要让他看到。其实这样转化率低,就意味着他看不到,看得到,他不就点了嘛。


第五个故事:数据是可以优化的。

本着良心说,这个数据确实是可以优化的,这种有话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因为你的报表最终是要拿给投资人看,要给老板看,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哪怕你只提高1%,再不做假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变更的。

比如说,我之前那家公司,我们一直跟人家鼓吹,我们的安卓单用户成本只有两块五。当我每次跟人鼓吹我们两块五的时候,就有人抬起头来跟我说,你怎么做到两块五的。报表上是两块五,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两块五,要稍微高那么一点。那这个两块五是给谁看的呢?是给投资人看的,给老板看的,我们在没有作假的情况下,我们把成本压到了两块五。当中的细节一概不便透露。

但是就是说,你按照这个方式去理解,不止两块五,但是我们也并没有那么高。像现在跟我说一个安卓用户的成本高达十块,我明确告诉你,我们按照你那个方法算,也没到那个钱。确实有道理,只不过我们通过一种财务换算模式,把这个压到了两块五。

什么意思?当你跟老板说的时候,你要反复强调的,成本并不是这么多。后来你的老板天天出去吹牛,天天出去吹牛,他自己就信了。所以你要反复的Push他,并不是这个成本。这个就跟PR稿一样的,我们的PR稿上有一个用户总量,我们的PR部门有一个用户增长速度。你一定要清楚,这个是出去吹牛逼的。


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美化的

全都是可以有方法的。很多时候我们的产品做一个功能的时候,做一个感应的时候,其实你并不需要教科书式的,因为某个数据是这样,所以我们这样做。看数据,有想法,由此及彼的这个过程,融入到每一天里面。

你所有的数据都没有用处,为什么?数据告诉你的是一个结果,是一个现象。而他反推回去的理由,可以千奇百怪。像我这样能吹牛逼的人,我说她是黑的,他一定是黑的,他不可能是白的。我们对业务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这个理解一定是不能有太大出入的。有的时候跟着你的感觉走,你自信,是因为你把看数据融入到了每一天的工作中。

不是什么,这一天我们又到数据分析日了,市场部的Peter给我们展示一下,那个Johnson给我们展示一下。不是这样,不是这个感觉,如果你在一个产品里,感觉这个东西是有问题的,相信我,这个一定是有问题的。

只有当你感觉这个东西是没问题的时候,他才有可能是没问题的。那么周会、月会的时候,那个是做给老板看的,我们这个月的用户环比增长了多少,我们的市场推广费用也环比增长了多少。但是用户除下来,我们的价格便宜了五分钱。这个是开会的时候说的,这个不是工作。

再给大家讲得再细一点。

开屏广告:

这个案例是这个样子的,开屏知道吧,就是我们APP启动的时候,会有一个开屏。

很多APP会在这个开屏加一张广告图。这个就跟广告商收费,收费是CPM的,这个大家都懂吧。这个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理论上来说,是不是有多少人启动过,就会有多少展示量。这个是毫无悬念的。

有些APP他是会退到后台的,就是停在内存里。我们再唤醒一下,这个时候会进入启动页吗?不会的。你让技术再走一遍系统流程的话,技术会骂:“用户之前在这一页,应用退到后台在打开,就应该还是这一页嘛。怎么会要重新启动嘛?!对不对?”

怎么优化?我们为什么要优化?因为我们的销售人员,每天拿着我们的CPM的展示量他是一个百万级的单位,出去牛逼不好吹。这个时候,产品需要结合技术,把这个百万级变成千万级。就是我们离千万已经很近了,但是短时间内提不高了,新增用户就这么些。有增加,但是由于你没有爆款过,所以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它变成千万级,怎么做?最后我们捉摸了一下。

因为我们这个产品是一个听的产品,当你听完一段之后,你要把它重新唤醒一下。当用户退到后台,停留了一段时间以后,在启动的时候,我们给你强插了一个功能,他给你展示一下,然后再退掉,这样呢再回到之前那个地方。这样是不是用户体验也OK?当你这个程序退到后台,很久很久以后,你在启动出现这个页面,你也不会感到很违和。

时间是服务端可以调整的。开始我们调了个三十分钟,我们觉得应该是可以了。三十分钟实拍脑袋出来的,反正你先试一试。染完后我们发现这个数据啪一下突破到四位数了(指千万级)。然后我们的销售很高兴,这个是很牛逼的嘛,我们是千万级的呦,你们要投广告要按照千万级来投呦!那个你感觉完全不一样,因为他已经是千万级的。

后来就说,要不然我们再把时间压一下吧,后来我们就压到十五分钟。就那个量是按照几何数量增长的,那个量就增长的非常非常高,后来我们就一直在那儿琢磨。他为什么到15分钟了,他的量就突然增长起来了。

后来我们的运营小伙伴就给我们补了一刀。我们也把我们的数据拿给运营小伙伴去看,运营编了一个很牛逼的故事,叫做完播率。

就是说,用户听这个声音的时候,他听完了整个的90%,我们认为这个声音是听完了。运营拿这个数据去指导这个主播,你做的这个节目是不是想收听量往上涨,你现在完播率只有50%-60%,为什么完播率这么低呢?因为你节目做的太长了。一做做一个小时,能不能缩短到15分钟以内。

听明白了没有?我们所有的热门主播都把节目时间调整到15分钟以内了,所以绝大部分节目,他在听完这个15分钟之后,他会弹一下这个广告。然后投诉就来了,你知道吗?后来我们就说,算了,还是放在30分钟吧。我们的销售可以出去吹牛逼就可以了,收益还挺高的。

就是说,你把它切换到15分钟,只不过把它从这个千万级切换到了另外一个千万级,单价还是不能谈嘛。但是你这个影响力不太好,所以我们还是切回来。

在这个里面,数据给了我们什么意义?

数据给了我们运营,让他们去指导主播做那种短小精悍类的节目。然后我们使用了一个叫统计相关性原则,15分钟以内的节目完播率非常非常高,所以我们建议那些大牌主播、热门主播,或者向发展的主播,你的节目压缩一下,或者你你做成“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上中下“这样子的。

产品利用数据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不断试探用户的底线在哪里?因为这个跟我们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你的量低,并不是因为你的数据不好,是因为你没有优化过,使得你的销售团队在出去的时候底气不是非常的足,或者说手上的弹药不是非常的充分。

所以我们适当的调整了一下,对用户有伤害吗?我们这种投机取巧,对用户并没有特别大的伤害。比如说我把产品退到后台30分钟以后,你再打开,我把我这个APP的启动图给你展示了3-5秒。伤害你了吗?伤害你了,你就别玩了嘛。没办法的呀。

100个人里头,如果有2个人投诉这件事,你要去掉吗?不,对公司来说,有价值的是剩下的那98个人,你不用就不用了,不用拉到吧。我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喜欢我们产品,愿意用我们产品的用户身上。我们会本着一些有良心的做法,就放在30分钟,不会再低了,低了确实不好。我们本身也都是有职业操守的,我们也不会去用这个方式去欺负用户,毕竟我们自己也是用户嘛。

但是我们毕竟是个公司,我们在普通用户上面没有收费,那你用户也必须有一些牺牲,只要你不是特别特别反感。那2%的反感投诉,并不是特别的重要,谢谢你,赶紧走吧。我的精力是服务98%的人,就是这个样子。

焦点轮播图

第二个故事是起源一个争吵,我们之前那个产品的主页上会有一个跑马灯的图嘛,那不是五张就是六张。常年被运营霸占着,只能上运营图,其他的不能上。

后来销售部门和市场商务合作部门,他们也需要谈一些资源嘛。那么所谓谈资源,成本最小的是不花钱合作。我们最好是不要花钱,因为你一旦开了这个口子,你商务合作有第一笔是花钱的,以后这个方向上基本就都是花钱的了。所以你能不花钱就不要花钱。不花钱的话,大家就资源调配嘛,你给人家展示一下,互惠互利嘛。你也有工作,你也有kpi吗,大家都这样做吗。

那你运营常年霸占了六张图,不肯妥协。运营就说,这个是六次对于我运营内容的强曝光,你其他部门的人用掉我一张,凭什么啊?我的曝光就少了,那你的死活关我什么事啊?虽然他没有这么说,我们团队还是比较和谐的,但是就这样吗。人家是不会肯的。

所以你一定要想一个方式,把这两部分平衡起来,所以怎么办呢?那么就看看数据咯,一共六页,每一页的展示量是怎么样的?转化率是怎么样的?曝光量是怎么样的?最后我们是先说服运营,跟他们说,其实你到第六张的时候,已经没什么量了,不如你把那一页拿出来。

我们就给他看数据,最主要的是第一页第二页,那在你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你的第五页第六页,一般是老的内容。都是层层往后推的吗,推到后面,你的量本来已经不好了。他会狡辩说,将来我人手多的时候,六页都是不一样的。不要紧,数据已经证明了,第六页不好。你能不能在适当的时候,把第六页放出来,然后我产品给你增加第七页。所以你们偶尔会在我的上一家公司的产品里面,会看到轮播图有七页。

需要资源调配的部门,除了销售部门,还有商务部门。两个部门的排期冲突的时候,我们会临时增加第七页,为什么?最后的两页就是给他们做资源调配用的。你看你在我这里投广告,投了一些冠名,投了一些口播,然后我们配套的在页面启动的首页给你一个很显著的位置。你可以往后刷,往后刷他一般也能接受。

因为你这个广告,我作为一个广告主,我要说服你,在不付钱的情况下,在我的APP里面占据显要位置,这不太可能。所以他也能认,虽然在后面,但其实他量也还是有的。各种各样的资源调配混搭在一起以后,广告主是可以接受的,内部的矛盾也就解决掉了。

不然就是无限的解决下去。运营就是不肯,销售一定要投,产品这时候干嘛呢?让你们去吵吧,我是关注产品体验的,我这按钮增加两个像素,这才是我的工作。显然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的轮播图细化到什么程度?iOS的曝光量、安卓的曝光量,对于注册用户、非注册用户的曝光量,他的转化率,统统都会有。

这个东西它能帮助运营,我们还有一个24小时的展示量。运营你需要早上十点钟慌慌张张的跑来,上那个图吗?不需要,那个时候不是量最大的。你可以到晚上黄金时段之前上,那个时候量才是最大的。所以你们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去做。

还可以作为你们KPI考核的方向,有那么多品类的内容,有那么多品类的方向,我们到底是哪些放在前面会比较好。你们每个小编、主编、责编,可以精选好的内容,择优推荐吗。虽然声音质量、配图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这个能量化。我这个责编说这个图好看,那个责编说他的图好看,图能说明问题,但是不能解决问题。

那你报告说这个声音,他的完播率怎么样?因为你在这个位置,他的播放量不会非常非常低,那他的完播率怎么样?如果说完播率低,就说明你的图是好看的,但是这个内容不行,或者说这一类内容不太行。那么这个项目上,图是ok的,你的内容不行,你就要不断去改进、迭代。

首页是推一个声音好?还是一个人好?还是一个专辑好?怎么判断?一样的,转化率!推人就是看他的关注量。专辑是我们第一个砍掉的,因为他是一个二次跳转,所以我们先把这个砍掉。

那么无非就是人和声音。

那么关注对我们有用吗?没用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推的节目都是当红主播的节目。你比如说,推郭德纲,有意义吗?所以一般不太推人。那你推一个新人上去有用吗?对不起,你左小祖咒上去人都不认识的,没有用的。它是以内容说话的。

所以最终最终,现在我们几乎是全部的时候,我们的跑马灯都是推内容。在无数的转化率考核下面,内容是最有用的,其他都没有什么用。这是在我们无数次数据考核下,得出来的结果。不然大家就拍脑袋吗,到底是图好看,还是内容好看,什么会吸引人的方面,纠结在这些细节方面。
运营那些事儿
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
收藏
评分

综合评分:

我的评分
Xinstall 15天会员特权
Xinstall是专业的数据分析服务商,帮企业追踪渠道安装来源、裂变拉新统计、广告流量指导等,广泛应用于广告效果统计、APP地推与CPS/CPA归属统计等方面。
20羽毛
立即兑换
一书一课30天会员体验卡
领30天VIP会员,110+门职场大课,250+本精读好书免费学!助你提升职场力!
20羽毛
立即兑换
顺丰同城急送全国通用20元优惠券
顺丰同城急送是顺丰推出的平均1小时送全城的即时快送服务,专业安全,准时送达!
30羽毛
立即兑换
运营那些事儿
运营那些事儿
发表文章43455
确认要消耗 羽毛购买
让数据和用户服务于你的运营吗?
考虑一下
很遗憾,羽毛不足
我知道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

我知道了
恭喜你~答对了
+5羽毛
下一次认真读哦
成功推荐给其他人
+ 10羽毛
评论成功且进入审核!审核通过后,您将获得10羽毛的奖励。分享本文章给好友阅读最高再得15羽毛~
(羽毛可至 "羽毛精选" 兑换礼品)
好友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