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资本寒冬论甚嚣尘上,在O2O们从云端摔回地面的同时,社交产品创业者们也纷纷被打入冷宫。“社交啊,现在就是个坑。”“这个时候,谁还看社交啊?”投资经理们如是说。在他们看来,一来社交看不懂、离钱太远,二来已经有了微信QQ这样连阿里都奈何不得的巨怪、几成垄断之势,三来最主要的,过去几年来各种社交产品走马灯式地PR,各种新奇概念、豪华团队、牛人背景、运营资源漫天飞,然而——
几年过去了,好像纷纷都没了声音。钱也砸了,并没有谁真正起来。
社交确实是个坑,别看门槛低得要死,好像是个人都能说“我要做社交”,但其难度却高得波诡云谲,落得不错还能“火一把才死”,而大多数产品除了在各种互联网媒体露下脸,接下来就只能注定默默无闻。于是人们纷纷说,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人们从PC向移动端迁移的红利已经耗尽,社交已无风口。
他们说得对不对?也对也不对。
为何不对?因为按照这种笼统的“时间窗口论”,脸书根本别想起来,MySpace当时可是如日中天;微信也根本别想闹腾,因为那时候全中国一大半人都用了QQ。然而这些产品为何起来了?原因在于虽然本质都是“社交网络”,但却是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甚至“不同时代”的产品。所以,我们充其量只能说“某一时代”产品的时间窗口已经结束,比如“传统的关系链结构”产品已无空间,中国有微信美国有脸书,再怎么“切、加、变”都只是自娱自乐。还是关注?还是广场?还是im?还是news feed?……别看了没戏的。
但如果,是全新结构形态的下一代社交网络呢?
为何又对呢?因为能够想到、设计甚至开发出这种下一代社交网络,远远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需要的是对人性最深入的洞察,和对社会结构及未来趋势的敏锐感知,远远不是技术、资金和牛逼背景可以解决的。我们现在看移动互联网的早期,像陌陌等产品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不复杂,只要恰好处在PC向移动迁移的“人口红利大潮”中就能取得成功,而这种成功在今天已经完全不可复制了。
所以,移动互联网的早期是社交产品的“风口期”,所谓风口就是借着势就可以了、猪都能上天。而眼下的时代则成为社交产品的“迭代攻坚期”,巨大的机会仍然存在,但像金矿一般深埋地下,不是一般人可以触及。这是一个万死一生的蛮荒之地,只有真正的“产品教父”才能挣扎求生,也正因为如此社交成为“互联网之王”——难度最高,获利最大。
这是一片没有风吹过的金矿。风该停了,那些靠炒作一个概念、拿着一个BP、靠一个所谓牛逼背景忽悠投资人的项目应该死去了,他们的死带来的不应是对社交赛道的失望,而是冷静实干者的新生。从“是个人都能做”的生意,到少数高智商者的权力游戏,这个故事才有意思。
机会还在,机会很大,可是金矿埋在哪里?
二、社交产品的赛道分析
分析社交创业,少不了对赛道的把握。知乎上创新工场的孙志超一气之下罗列了39种社交概念:通用社交、群聊社交、问答社交、职场社交、夜店社交……看得人头昏眼花。孙总的回答肯定是想讽刺一下,社交产品概念太多、水分太大。然而不管创业者和VC们怎么炒概念,其实宏观来看,社交领域有且只有两条赛道。
- 一是以熟人沟通为“侧重”的熟人社交,这条赛道的代表自然是微信。
- 一是以陌生人交流为“侧重”的陌生人社交。
而陌生人社交又有两种趋势:
一个是“反社交压力”的弱身份化,即不强调身份和内容的沉淀,用户上去纯粹是为了卸下面具释放社交压力,或者一时无聊打发时间,从无秘、耳语到早期的same、抱抱,其实都是这个类型。这类产品的特点是短平快、噱头很足,很容易在产品的早期取得成功——请注意,只是早期哦。
另一个是“强调社交增值”的强身份化,即尽管是陌生社交,但仍强调稳定的id身份、个人数据信息的沉淀和内容的积累,这样的代表有脉脉、微博等,他们制造一种“虽然现实生活中不认识、但网络上已经比较熟络”的状态,从而带来一种拓宽人际版图、打开人脉圈的“增值体验”。
OK,那么这两条赛道三个方向分别对应了人们什么需求呢?——约炮?我去……不要一提社交就是约炮,不过我们也承认,这三者都贯穿着“男女之间的化学反应”,这是共性,我们来说差异点。
- 熟人社交,替代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沟通说话,我今天懒得见你了,我们用微信聊!
- 反压力的陌生社交是无聊经济的产物,人们要排遣无聊,人们要宣泄内心,人们要刺激一下——来,我们摘下面具爽一把。今天有一张“坏坏的”照片必须发憋不住了,来,我们去same上找个频道。
- 强身份化的陌生社交则对应人们在社交中的“投资倾向”,即每个人都想通过结识更多的人脉来提升自己的“社交资产”、获得一种“增值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扩大人际圈、拓宽人脉版图、提升自己的社交影响力。
“哈哈,我今天加到俞敏洪咯,我可是认识俞敏洪的人哦,俞敏洪给我点赞咯!”“哈哈,现在互联网圈一半公司的人我都认识,虽没见面,但我的知名度起来了。”
从需求迫切和场景频率两个角度看,熟人社交最迫切频繁,强身份化的陌生社交是“入世主义者”的最爱,而反压力社交是人们面临巨大社交压力忽然想要“避世”的选择,或者实在无聊需要排遣的去处,频率最不稳定。由此,三者的商业价值由高到低,熟人社交已经被形成“大网效应”的微信锁死,反压力社交因为身份关系难以沉淀、负能量常常很多,商业前景一直乌云密布。
看起来,只有强调身份关系、信息沉淀、能给用户带来“增值体验”的这部分陌生人社交了。
omg,这又是一个军阀混战的炼狱,陌陌、微博、QQ兴趣部落、贴吧、豆瓣、脉脉……你真的不是把我往坑里推吗?
三、陌生社交的困境和难点
你说的没错,这是一个哀鸿遍野的市场。我曾经赋诗一首说明惨状:
“用户少,承诺的服务和氛围成空头。
用户多,信息过载的feed流茫然无措。
调性低,一时速爽然用户结构空心化。
调性高,只有大牛ugc结构中心化。
去社交压力,匿名随机结果关系不沉淀。
强用户profile,用户门槛高需求场景全受限。
卖卖电商,玩着玩着变味了很像微商。
卖卖线下机会,做小生意可以、容易变味、模式重、前方遥遥无期。
玩玩社群,封闭化很强用户难增长或者广场化太强用户说话对不上。
玩玩场景,频率根本不高凭什么装你就为了偶遇?
走大平台路线,赌大家伙看不明白反应不来不迭代。
走垂直路线,小而美是伪命题人数有限用户成本高收益起不来。
一时copy,已经用n个人也在做了。
一时创新,往往拍脑子交互成本高需求弱炫目掩盖。
结论:逐鹿中原不怕死,看谁解题通吃完。
加评:世界很残酷没有奇迹,颠覆或可能存于系统。”
这好像一口气黑了一大半的社交产品……
社交产品的核心难点在于,他和传统商业逻辑完全不同,传统商业逻辑是“成功试点然后规模化”,社交产品得建立一个人性的生态。是不是有点抽象?我们举一个类比:
传统商业的逻辑是:我开一家咖啡店,生意很好,模式验证了。现在融一笔钱,来解决开100家的问题,ok又解决了。现在再给我一笔钱,开10000家……
社交项目的逻辑是:在茫茫的沙漠中,我修了几个可以免费饮食的房子,ok第一批探险者进来了,极度饥渴的他们很满意。于是我融一笔钱,修一条快速到达的马路,更多的人来了。于是我融一笔钱,解决区域供电供水问题,这里不再人迹罕至了。于是我又融一笔钱,修建了商业区、娱乐区、红灯区,于是你懂的,花花的银子进来了。
这样的典型例子比如微信,从“免费短信”到语音信息,从附近的人、摇一摇出兵陌生人“刺激”到朋友圈形成内容沉淀,从订阅号充实内容质量到服务号打开团体社群合作大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每一步都命中要害。试想,如果微信从开始到现在只是一味强化im,强化强化再强化,会有今天吗?
社交项目就是基础设施和生态体系的格局思维,很多时候搞不好,恰恰是因为套用了传统商业逻辑:我免费饮食的房子满足了用户,于是我修100家10000家、把每个房子修到更好更更好极致了……怎么没更多人来呀?又或者一上来就在茫茫沙漠中修红灯区,我要离钱近,怎么开了半天没有人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某个社交产品的贴纸功能爆火了,他融了一大笔钱去强化这个功能、做到极致,贴纸越来越丰富、图画质量越来越高,结果用户却并没有显著增长;某直男癌社交产品一上来就瞄准最来钱的地方,男女互动要直接,结果女用户死活不来、十六个男用户匹配一个女用户凄惨得可怜。
社交产品满足的不是某类人在某个时刻的某种需求,而是要把各种人在各个时刻的各种需求“撮合”起来,制造一个“平衡状态”。然而现实中,中国的“扎克伯格”们总是迅速放大某个点的效率,在短时间内赢得海量的用户引入,尽管这种效率的急剧增加可以让用户形成某种“依赖和归属”,但如果其他方面没有建设,则副作用无穷。这就像我们常常看到的那样,“约炮类”产品迅速放大了直男们“勾搭到附近的女生”的效率,但同时给女性用户带来巨大的骚扰,导致平台核心的优质女性纷纷逃离。
生态啊生态,那么生态应该如何建立呢?
四、社交产品的核心公式和三个关键难点
笔者在《生于社交红利、死于信息噪声》一文中说过,社交产品的核心就是让人们持续不断地获得各种社交红利:从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到异性之间的化学反应,从心理上好奇心、归属感、虚荣心的持续满足,到社交意义上“人际圈的拓展、影响力的提升”。说白了,人都是“理性经济人”,社交就是人们“互相交易”的过程。
这种交易是怎样的,一个公式概括:
(身份特质+内容介质+兴趣需求)*时间精力投入=获得的社交红利
什么意思?人与人的社交总是基于“特质和需求的匹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想找个美女约约、她颜值高,她想找个高富帅、我有钱。当然实际生活中的匹配远远复杂于此,人们的特质可以是颜值高、钱多、有才华、人缘好,而需求和兴趣就更是千奇百怪。当下社交平台的问题是,往往简单粗暴地把大家“撮合”在一起,无法实现有效地匹配和区隔——于是某高知美女想找个有才华的,结果围上来的都是问“约吗”的土老板,某企业家想找个有内涵的女生,结果一翻全是锥子脸的“特殊工作者”。高昂的筛选成本让人难以应付,可怕的噪音处理压力让人纷纷逃离。
而这种特质和需求的匹配也不是简单的“一次性匹配”,配上了就好,它需要一个纽带、一个中间介质,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容载体”(包括各种作品、话题、分享、求助、交易、活动邀约等)。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个奇怪而含蓄的群体,哪怕男有情女有愿、双方都想来一发,你给他们直接匹配到一起,还是会莫名尴尬。所以符合中国人的社交常常是这样的:
在A领域我生产内容,你消费内容并提供良性反馈,我消费良性反馈再生产内容;
到了B领域你生产内容,我成了消费者,重复以上过程……
在这组公式中,人们总是希望投入越来越少的时间精力,获得越来越多的红利,毕竟人对于“投资回报率”永远是贪婪的。所以微信们为什么好做,内容上替代的是日常说话、频率超高,身份上彼此都了解,兴趣需求上可以慢慢聊,毕竟熟人的动态即便没什么内容、“价值”也是天然的。
而陌生社交为什么难做,有三个关键:
一是天然的信任缺失。我不知道你是谁,你不知道我是谁,我们都不知道对方的资料是不是真的。在这一点上,个人的数据沉淀就很关键,早期的facebook必须用学校邮箱来注册,当下的脉脉各种认证机制,强调的都是确保平台上能有一个相对真实可靠的氛围,给了大家一个社交匹配和区隔的基础。反之,如果大家的“身份特质”都没有办法有效沉淀,也就无法匹配、无法区隔,你找不到想要的人,还常常被不想要的叨扰。
二是复杂需求无法匹配。结果互相骚扰、成为噪音。这个前面已经反复赘述,常见于各种直男癌产品。
三是内容介质无法良性生产。要么像微博知乎这样,少数大V生产内容,大多数粉丝只负责围观,这就无法形成平等相互的社交关系,绝大多数用户的UGC动力等于0;要么像很多的90后产品,大家的信息撮合在一个广场上,看着看着就乱了,于是这种内容的价值被稀释到太低,你根本无心去消费了。这两个问题就是内容的“中心化”和“空心化”。试想,没有优质内容的稳定生产,怎么有围绕内容介质的有效交互?又怎么有人际关系的破冰、发展和深入,又如何在“发现新关系”之后,持续链接这种关系呢?
存在这三个先天缺陷,使陌生人社交的难度远远高于微信们,这也是该领域至今为止玩家很多、军阀混战、但是谁也无法真正一家独大的根源。
建立陌生社交的生态,大体就是弄明白你需要哪几类用户,他们在什么场景、有什么需求,你怎么搭一个架子,让该匹配的互相满足,不该匹配的互不干扰?同时,如何建立良性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机制,让人们以此为纽带持续链接、有效互动?
五、社交产品的突围路径
好,下面开始突围了。我们分析产品,无非基于5个层面:应用领域、视觉交互、功能特性、载体介质、逻辑模式。
路径一,从应用领域突围,这就是今天最常见的垂直路线,即我只做某一市场、某类人群、某个场景的社交。比如同性恋的tinder,据说男男之间翻牌子转化为“线下”的比例远远高于异性哦;比如大姨吗,做围绕女性健康和私密话题的社区咯;比如做一个车友的微信+陌陌,你微信不是摇一摇吗,我震一震。
路径二,从视觉交互突围,这个也非常常见。特别是一些主打95后社交的产品,一打开就炫炫哒,人物做的萌萌哒,交互做的酷酷哒,表情做的贱贱哒,对白做的逼逼哒……你看不懂吧,看不懂就对了,因为你老了、这是未来的产品。
路径三,从功能特性突围,我别的都和微信之类差不多,但我加一些功能特性、有一些独有feature哦。比如,我能匹配和你心理、星座、八字各方面相合的人,大家一上来看不到头像,聊着聊着才清晰咯;比如,我加一些互动游戏在里面,你的交流精彩刺激有意思。
路径四,从载体介质入手,我的网络组成单元和你完全不同。比如snapchat类就是瞬时的图片,面面这款很有特色的产品是幻灯片+音乐主播+弹幕,biu就是一个个的逗逼动图,instagram曾经就是一个个方块图。
路径五,从逻辑和模式,这几乎是一个产品的最底层了。比如脸书是双向关注,推特是单向关注,早期sns根据关系链分发信息、陌陌根据位置分发信息,再到最近的twinkle以互动频率决定关系链远近(弹性的)……这都是底层的、信息组织和分发逻辑的不同。而像17这样用高频图片和低频直播结合、直播可以赚钱、大量引入网红,则属于商业模式的不同。总之,这都是最深层的战略问题,只要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对产品发生根本的影响。
五个路径由浅入深、看来都有点戏,然而笔者必须泼一泼冷水:路径一到三其实都集中在“发现新关系”的层面,从根本上与微信们并无不同,除了同性恋这样比较特殊的,一般都会沦为“微信的吸粉器”。很遗憾,如果在最深入的逻辑和介质层没有创新突破,又没有社交之外独有的工具媒体商业价值,哪怕有再怎么巧妙切分的人群市场、再怎么别出心裁的功能特性、再漂亮耀眼的视觉交互、再背景牛逼执行力强的团队,这样的项目都别去做,也千万不要投。这个意思是说:
如果底层还是时间线、传统关系链分发、论坛版块这些模式,则本质上仍然属于“这个时代的产品”,随你怎么排列组合都无法掀起大浪。因为这都是巨头制定的规则、它们已经把得死死的,这个赛道不会有机会,即便再强的运营突破不了产品的天花板。你的创新无法形成根本的吸引,或者天花板很快就到,或者用户无法稳定留存,或者这两个问题都不存在——那么恭喜你,巨头很快会迭代、抄过来。
“这个时代的产品”已经路线饱和,必须从底层出发构建下一代。
六、忘记风口向前行
陌生人社交确实是个坑,要做好有去无回的心理准备。然而自古以来该领域也一直具有巨大魅力,不仅仅是因为性、好奇或者差异。而是因为人们总是希望能“有限安全”地突破自己的常规社交圈、拓展自己的社交版图和影响力。与之相对,熟人虽然稳定安全,却也无聊没期待。
当微信把人的关系划分为“通过好友”和“拒绝通过”两大类别,真实的人际关系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当微信迅速放大了人际沟通的效率,却也同步削弱了人们的社交自主性,因为只要微信一响、你就忍不住要看;传统的人联网把人与人连接在一起,但这不是尽头,下一步我们要连接更深入的东西。
没错,陌生社交已经没有风口,却拥有前所未有的黄金机会。笔者恰恰认为,创业要避免风口,因为事实一次次证明,在猪都能上天的所谓风口,一般创业者的优势从来就不明显,最后往往是资本、强背景和王思聪们的游戏。
而真正的智者终将走过艰难的“迭代攻坚期”,渡过凋零的寒冬,找到别人看不见的金矿,那时构建起来的新一代社交网络就如石头缝里生出的枝叶,具有无可破解的生存力和侵略力——甚至下一个“独角兽”、下一个BAT、下一个facebook也将由此产生。
再过几年,今天的诸多风口会如当年的团购、o2o一样成批死去,而真正弄明白了要做什么的你会茁壮成长起来。市场从来都是洞悉的人去引领的,而不是被看好出来的。看市场什么热就做什么,是钻营的小生意人,根据自己的适合和对市场的独立判断作出选择,才会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不论做哪个选择,都是有可能赚大钱的,想过财务自由、环球遨游、声色犬马的生活?其实互联网加一点传统生意可以更稳妥、快速、清晰、明确地达到,社交才真是苦逼呢。然而选择hard模式可能并不是因为钱或者情怀,而是因为人总是渴望一种最高峰的终极体验
——我要走到那最远的地方,去看一看人生最顶级的风景。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http://www.woshipm.com/pmd/233644.html
作者:张俊,上海帅醒科技创始人兼CEO,微信号:biohazard2010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