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广合作
联系“鸟哥笔记小乔”
侵入性思维,你有过吗?
2022-12-06 11:28:07

不知道,你有过没:

走在马路上,总会下意识环顾四周,感觉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有个匪徒出来给你一刀,或被横冲直撞的货车撞飞。

做饭时,总不经意间幻想我会不会切刀手指头,要是切到,怎么办?还有更严重的,梦见自己做飞船上天空,创造核心技术造福人类、甚至坐拥千亿成为富豪。

这些“想法”和“闪念”有什么不同?

它们难免有夸张和极端成分所在,似乎有种大逆不道的感觉;每每“胡思乱想”时,你总是笑笑摇摇头,不敢让周围人知道这些“危险又荒诞”的想法。

但,你也会莫名担忧、害怕在现实中验证,也可能感到耻辱、困扰,怀疑自己是否患有潜在疾病等。

别担心,你并非个例。

精神病学家调查,近90%的普通人都有过此类情况,他们中30%的人,承认有抢钱的想法;有40%人说,自己有从高处跳下去的冲动,50%女性和80%男性幻想过和陌生人赤裸身体。

心理学,把诸如此类的现象称为侵入性思维(intrusive thoughts),或闯入性思维,但,一些人会被此类想法“卡住”,并造成巨大的痛苦(Seif和Winston,2018年)。

01.定义和过程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进入个体意识层面的想法,经常毫无预兆地产生,闯入内容一般都具备攻击性、色情、禁忌、引起焦虑或是自我贬低的。

可能感觉像是一种冲动,会反复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

最终,随着这些想法频率和强度增加,你可能会怀疑和担心自己的安全、意图、道德感、自控力以及神智是否正常。

定义总是让人难懂,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大脑给我们带来的想法,心理不太认可。

比如:

突然想到某个污秽念头,觉得该念头并不喜欢;然而大脑却不听话,拼命给你制造讨厌的观念,你能意识到不喜欢,可还偏偏出现,就形成矛盾;这就是很典型的侵入性。

有点像,大脑和内心在拉拉扯扯的感觉。

换言之,你看到、听到的讯息通过神经元记忆,不断制造关联,帮你搜寻任各种证明,以匹配现实要应对的局面,但是,有些相关内容并非当下需要,却被拉了出来。

不过要知道,出现此类想法是大脑异常活跃的正常表现,并非要求你真正执行;它们大概率会随着其他想法,偶尔蹦出,要么像瞌睡虫一样躺在意识中。

那么,一个典型闯入性过程是什么样?

引发源头有很多,分为“积极”和“忧虑”两种,前者可以理解成,那些不切实际又违背道德的幻想,后者属于多半人常态,属于令人恐惧的现象。

一开始脑袋中会冷不丁出现一个不想要(血腥、暴力、色情、伦理)的画面,也可能是场景,听到的消息,闻到的气味等。

接下来,你开始焦虑、担忧,心如止水的状态已离你而去;你开始心潮澎湃,外在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加粗、甚至连自己都能清晰感觉到额头、面额发烫。

担忧的声音具体表现公式是“万一.......我怎么办”?

它侧面表达人们对恐惧、怀疑、糟糕结果的预判,也许你察觉到该声音并不合理,反常、或完全疯狂。

有时它也会发出奇怪的紧急警告,似乎打断你、激怒你、恐吓你、反驳你,你也会因为种种要素变的焦虑,这是人们对闯入思维,或者新感觉做出反应的第一个声音。

就像我的一位伙伴,有次喝咖啡正常交谈时,莫名暴躁起来,后来再三询问才得知,它把喝咖啡与心慌的幻觉连一起,事实才刚喝掉一口而已。

侵入性思维,你有过吗?

闯入后,接下来人们会怎么办?

通常是安慰,但安慰基本“无效”,你试图通过积极幻想试图抹掉它们,亦做别的事情令自己分心来去除不适感,但总被这些问题扰乱。

为什么?

一方面,“无效的安慰”是从“担忧的声音”中触发另一个怀疑和假设。

它被担忧干扰,以至于只要担忧声音出现,就不断试图争辩、控制、回避、保证、再保证、屈服或中和冲突。

最终无效的安慰尽力了,还不能减轻焦虑,它们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短期解脱、很合理的错觉,但无法战胜“忧虑本身”,相信关注过该现象的朋友都深有体会。

另一方面,安慰常常对担忧的声音感到愤怒、羞愧,希望它赶紧消失。

担忧的声音中有时会出现危险、愤怒、失控或令人作呕的想法,会让人感觉非常害怕;每个人,最痛苦的地方就在于此。

当闯入性思维再次出现,两者总来来回回争论,在争论中不断精神内耗,大脑被它们搞的浑浑噩噩,没有精力投入学习工作中,造成的结果是如堕混沌,身心俱疲。

另外,你也可能会感觉人与人之间悲欢并不相通,就算很亲近的人,也无法与你共情此类事件。

也许你跟朋友倾诉过烦恼(绝大部分人都因为各种原因不想、不愿、选择自己承受),但并没有被重视,他们也许会说,“你想开点,没事,开心下就好了,别那么矫情”。

甚至你想让自己看起来比较正常,会试图努力融入人群,人前扮演活泼开朗,气氛担当的角色。

不过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不是你,其实你也不是疯狂、也不是变态,并不危险,接下来的状态,就会怀疑是不是“生病了”。

上述一切,就是闯入性思维让一个人想法改变的整个过程;看着兴许有些严重,对不对?

其实,对部分人而言的确会遭受此类拧巴状态,之所以难受,是因为采用了不合理的应对方式,而感到痛苦;然而,是什么导致闯入性思维的存在,它们来自哪里呢?

02.它们来自哪里

心理学家LynnSomerstein(2016)认为,反复出现或频繁的侵入性想法,表明一个人生活中存在困难和问题,这不乏人际关系、工作压力、以及养育子女等个方面。

博士HannahReese(2011)觉得,这些想法之所以莫名冒出,是因为我们不想以这种方式行事。

换言之,我们永远不会做诸如此类的事,但大脑防御机制,会吐出它能想到的,最不恰当的后果,让你提前知晓。

为什么会这样?

语言学博士乔治·莱考夫(GeorgeLakoff)的《别想那头大象》案例名传千里,他通过无数隐喻事例证明,语言和隐喻认知结构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若现在我告诉你,不要想紫色大象,你可以考虑世界上任何事情;事实就会相反,紫色大象画面会浮现在眼前,你能坚持多久,取决于我是不是还会提起。

也就是,当我们具备一个健康大脑,并很好地掌握如何监控自我想法,并允许它们直接传递信息时,侵入性想法,只不过就像雷达中的一个亮点,并没有什么危害。

但是,如果你要经常处理不需要的、暴力、令人奇怪的想法,这就和大脑机能的两方面有巨大关系。

过高的警觉性

首先,警觉是一种生存机制,和恐惧一样。

当感官觉察到某些事物,可能会造成威胁,大脑便激活一系列反应,奋起抗争或赶紧逃脱,这种反应常见于哺乳动物身上,名为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

恐惧是由大脑额叶中,名叫杏仁核的结构进行调节,当紧张情绪激活杏仁核后,它便会让你暂时无法做出清醒的思考,好让身体集起全部能量,来应对此类现象发生。

其次,美国心理学家CarlRansomRogers认为,人从三岁记事起,就具备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effect)。

而且,该效应出现后,会一直伴随我们生命接下来的时光,但随着年龄不同,效果的影响有波动起伏

这也刚好和记忆的特征相匹配,当信息与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加工和很好的回忆。

换言之,接触的新生事物,画面,乃至信息,人喜欢进行对比,感受身临其境的状态。

但,如果有些场景你在电影、或现实画面中看到(如同撞车、打架出血,较为严重),你就会自然的比对,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会怎么样,我该怎么避免。

也就是,大脑警觉系统让你远离,对自己会造成伤害的事,侵入性想法一般不会进入大脑,一开始只是一种记忆碎片,定格在脑中,直到你现实所在的场景和记忆碎片有重合时,才会被调出。

比如:

以往你经常看武打、警匪片,里面精彩打斗画面记忆犹新,当要去银行取钱,又涉及金额比较大时,大脑就会自动关联出这些画面,让你做一些可预料、可防备措施。

所以,虽然有些夸张属性,你不确定画面在哪部剧中看到,但他们过于精彩,就会住在记忆里,一旦和此场景相似时,它们就会回来打扰你。

这些记忆碎片有的毫无意义,如果你不注意,它们就会在意识的流动中消散并被冲走”(2018年);反之,如果你要持续想它,就像“那头不要想的大象”一样,持续存在。

侵入性思维,你有过吗?

焦虑和强迫

侵入性概念提出者博士Reese,描述一段他自己令人震惊的想法。

当她孩子还是婴儿时,他自己不能站在楼顶上,因为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个站在楼顶“受伤的图像”,她对该想法感到害怕。

她还注意到,侵入性想法的类型各种各样,最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和性相关的思维、暴力思想都和焦虑、强迫症(OCD)有关,另一类是那些随时被调出,形成自动化反应的事件,则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有关。

假设你在各种场景下,想法比平时更具备侵略性且多,也不排除双相情感障碍,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ADHD),当中任意一个情况;也许这些专业名字你并不知晓,但,的确有被刺激到。

比如:

有段时间,我追一部关于父母年长不注意身体的纪录片,片中谈到,他们经常因为想省下几个钱,而不舍得定期做体检的故事。

后来,我走到大街上,只要看到上岁数的阿姨,此类想法就会冒出,最终实在忍不了,给父母打电话强迫他们做体检,并且要把报告给我看。

研究也证明,像我这种有强迫症焦虑的人,更容易被生动、暴力、或不恰当的内容侵入性大脑,但焦虑的人,就没有如此强烈。

然而,焦虑不强迫的人,可能很难忘记自己犯的错、做过的蠢事,当他们面临不需要的想法时,通常采取行动方式也比较糟糕,好比,试图从脑海中消除到,并赋予其前所未有的各种力量(Seif和Winston,2018年)。

值得一提的是,抑郁的人侵入性想法包括:

在极端懂评估自己(非黑即白看一切)、始终关注负面因素、想太多(过度解读)、预测坏事会发生、放大任何感到的轻微或侮辱。

甚至、对无法控制的事情负责,并且假设最坏事情发生都是自我责任、这6种情况,会阻止他们客观看待情况的真实性。

而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往往表现出“大脑中的仓鼠轮”情况,也就是,当拿起铲子开始挖掘,总想迫不及待看看下面有什么、和自己有没有关系,在他们意识到之前,就已经陷入当中。

总的来说,过高警惕性、焦虑和强迫症,是造成绝大多数正常人有侵入性想法的特征;对于其他方面,也许会有细微特征,但表现并不是特别明显。

03.强迫是根源

所以,不论上述什么特征,它们的本源,可以用两个字总结,即“强迫”。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强迫存在?基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习惯形成的机制,2)监督系统时效,3)混淆现实和想象

英国匹兹堡大学的苏珊娜(Susanne Ahmari)研究团队在小白鼠上做过一次实验。

他们把小白鼠分为两群,一群正常不做任何操作,另一群先听到提示音,然后,一秒钟后用水滴落在它们鼻子上,小白鼠就会把它们抹掉。

结果发现,两组最大区别在于,正常鼠听到声音不会任何操作,而强迫症小白鼠,还没等水滴掉下来,一听到提示就开始抹脸,水滴下后还会抹脸。

科学家用光学遗传手段发现,强迫症小白鼠前额叶,纹状体回路出现异常现象;换句话说,“强迫”可能因为大脑形成习惯的机制出了问题。

其次,剑桥大学科学家设计一个精巧实验,观察人们新习惯形成时大脑如何运作的。

实验前半部分,研究者会受到轻微点击,他们可以在特定时间踩踏脚板来避免电击,训练几次后,参与者都学会了这个技巧。

接着后半部分不在有电击,参与者也渐渐不再踩踏脚板,他们放弃了之前所学的技巧;但是,强迫症患者不同,即便没有威胁,依然执着的踩踏脚板。

所以可以看出,强迫症患者是因养成习惯后,即便目标被改变,却没办法像普通人一样快速转移目标,改变习惯。

侵入性思维,你有过吗?

这些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蒙特利尔大学研究团队找到了答案,他们观察到,那些非常依赖想象、倾向脱离现实的人,尝尝表现出更多强迫。

换言之,并非你头脑中的想法,导致你出现侵入性思维。

而是,你解释这些想法和行为的方式,导致你出现了强迫性习惯,也就是,我之所以有这些想法侵入,一定是深层次原因,而这些原因,本是习惯养成的路径出了问题。

比如:

我觉得手脏,每天不同时段都要洗手,这样可以解释自己“手脏”所以才要洗,然后成瘾行为神经递质就会形成固定路径,当下次,你看到和手脏有关的一切,都会被联想出来。

这就是,侵入性思维的根本。

背后,实则是多巴胺分泌给我们的奖赏感,就像,你手洗干净了,下次还想洗、你强迫自己不想那些“可恶的画面”下次还会想、因为,错误的思考也会形成习惯。

由此,那些把侵入性思维当正常想法看待的人,转头就会忘记,而试图摆脱却无法摆脱的人,它们就会陷入强迫陷阱中。

04.摆脱的方法

有学者提出,对那些已经形成的记忆碎片,不过是大脑意识流中所产生的额外品,类似于垃圾般存在,我们不再对此关注,它终究消失(Seif & Winston,2018)。

对那些后期培养出来强迫侵入行为,我也是受害者之一,在此,也为你准备一些有用的tips,当做某件事,侵入性思维出现时,可以在这两方面调整。

判断其品质

首先,现代商业社会营销,都抓准人类精准心理特征,你看恐怖电影、会延伸推荐惊悚、暴力、我们无法改变商业特性、只能减少与推荐媒体的互动性,来保持思维的独立。

认识到,这是一种不可控的侵入性,来自大脑默认神经网络“高度敏感下”的自关联,你不必搞清楚它们的来源,以及背后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当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侵入时,随它们逗留,不用试图刻意压制、或推开他们,只要你不过度沉侵其中,它们终将离开,但也要做好,随时会归来的准备。

比如:

拿我来说,几年前在公司开会遇到一些争议性话题,如果涉及“我个人”,会后大脑就会被莫名奇妙的想法所侵入,它们可能是,它针对我,我要用什么方法针对它。

但过段时间后,这种意图会马上被拉回正轨,内心告诉自己,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不利于团队和谐,别人会上之所以那样说,也可能因为业务本身。

所以,侵入思维就像“片面时刻”,过后就没了,各方面,如果没有给你造成太大担忧,就没必要去为其赋能意义。

关键部分在判断“侵入思维”的品质到底如何,如果负面意图严重,自己要深度认知到这仅代表“负面想法”,不能让它真正落地到执行层面,毕竟行动会造成结果的更严重。

侵入性思维,你有过吗?

调整看待视角

我身边一些朋友,他们介于“完全无影响的侵入思维”和略带“疾病性的侵入思维”之间,也就是“轻度侵入性”。

这类朋友,一般受到困扰时,第一念头是赶走、压制它们,有的常伴有强迫型,就让自己很心累,假如已经到该阶段,日常生活中,你可以运用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

具体怎么做呢?我把它总结成六步走,分别是:1)发现,2)确认,3)挖掘,4)确认,5)调整信念,6)步入正轨

首先,第一个发现要挖掘“现在荒诞想法是什么、从哪个问题出现的”,然后确认该想法,是内心想,还是大脑在想。

其次,挖掘它引起我哪些情绪反应,再确认,我因为这种想法,有没有变坏,会不会这样做。

紧接着调整信念,正确告诉自己,它就像一直小幽灵,一会儿就没了。

然后,思考我当下还有什么没完成的事,让思想奔赴到前线,这样,你就能慢慢减轻侵入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我把它们它们成为认知解离。

生活中,这两种办法我经常使用。

其实侵略性背面,也侧重反应一个重要问题,即“尽可能让自我远离幻想”,毕竟幻想,就像时钟的指针,转了一圈,结果依然回到原处。

总体而言:

侵入性思维,不必担忧。

但是,过分沉侵到产生的想法中,造成实际行动力缺失,就需要正视它们;尝试弄清楚这些想法意味着什么,你才能停止那些“侵入”。

王智远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
收藏
评分

综合评分:

我的评分
Xinstall 15天会员特权
Xinstall是专业的数据分析服务商,帮企业追踪渠道安装来源、裂变拉新统计、广告流量指导等,广泛应用于广告效果统计、APP地推与CPS/CPA归属统计等方面。
20羽毛
立即兑换
一书一课30天会员体验卡
领30天VIP会员,110+门职场大课,250+本精读好书免费学!助你提升职场力!
20羽毛
立即兑换
顺丰同城急送全国通用20元优惠券
顺丰同城急送是顺丰推出的平均1小时送全城的即时快送服务,专业安全,准时送达!
30羽毛
立即兑换
王智远
王智远
发表文章586
畅销书《复利思维》作者;关注新电商零售、品牌、营销和认知学科等内容;陪你做穿越周期的成长者。
确认要消耗 羽毛购买
侵入性思维,你有过吗?吗?
考虑一下
很遗憾,羽毛不足
我知道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

我知道了
恭喜你~答对了
+5羽毛
下一次认真读哦
成功推荐给其他人
+ 10羽毛
评论成功且进入审核!审核通过后,您将获得10羽毛的奖励。分享本文章给好友阅读最高再得15羽毛~
(羽毛可至 "羽毛精选" 兑换礼品)
好友微信扫一扫
复制链接